勾栏一条街又热闹起来,各大青楼纷纷开张。这一次,赵辰命令刘政和统一了商税,就是天王老子都要交税,定国公赵辰的天仙酿铺子、天仙茗铺子、茶楼、酒楼等带头交税,其他人就是心中不痛快,也不得不按照新的商业法纳税!
其中以青楼的税收最重,反正能够逛青楼的都是人傻钱多,多交点钱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大夏国时期,汴梁的产业多是皇室、勋贵和官员家里的,表面上也要交税,但其实就是做做样子,谁敢向王爷、侯伯、重臣家的产业收税?
再说了,这些读书人最会玩手段,比如杨阁老家的绸缎铺子,一天至少进项一千两银子,但他们多有两本账册,一本真实记载,一本上面只记载了每天收入30两银子,多数时候还是亏本的买卖!
最讽刺的是,杨阁老这个年流水达到三十万的绸缎铺子,一年亏损一万两银子,纳税额象征性地交了一两银子,还抵不了在西市摆地摊的乡下人每个月三两银子的税赋!
你说这些人黑不黑,这些人才是大夏国的蛀虫,财税入不敷出的罪魁祸首!
但是,如今的定国公赵辰在汴梁说一不二,他推出的商业税不仅为汴梁提供了一半多的税赋,远远超过了周边州府的夏税,这让周敬亭、刘政和、刘阳等人瞠目结舌!
当初赵辰提出征收商税的时候,这些人以为就几个商税能有几个钱,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大夏国最后两年也尝试收取商税,但最后整个京师一个月只收到1000两,让朝廷大臣们大失所望。但其实他们也知道,这其中有猫腻!
可是没想到竟然商税有这么多,刚刚恢复商贸的汴梁七月份一个月就收到了纹银两万两,一年下来至少二十万两,这比京畿之地每年十几万两的农业税还要多!
直到现在,这些人才明白定国公赵辰为什么要发展手工作坊,要与全国各地进行商贸,这利润之大,税赋之多,实在是不可想象。汴河商会如今在大夏国赫赫有名,无论的经济实力,还是货物种类、出货渠道,都是一般商圈无法相比的。甚至一度超过了汴梁商户、关中商户、太原晋商,与扬州盐商有的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