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汉人将领介绍道:“大将军,此乃天下雄关函谷关,有诗云“鸡鸣三省函谷关,紫气东来青牛犍”,说的就是此关了。它是大夏国出关中的重要屏障,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1
此时,镇守函谷关的大将乃是关中本地的名将曲端。杨阁老回到长安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解除了太上皇的部下的兵权,提拔了本地的大量将领,镇守函谷关的曲端就是其中一员虎将。
关中八百里秦川,民风彪悍,尤其是三秦之地,出了无数的名将。大夏朝的开国元勋,大部分也都是来自关中地区。只不过经过三代之后,大部分勋贵都躺在了功劳簿上,真正的军功治家的勋贵已经不多了。
而关中地区,尤其是西北部的秦岭、秦川之地,少数民族集聚,民风彪悍,长期与其作战,反而锻造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地方将领。
这些将领与少数民族接触较多,慢慢地就形成了地方的豪强和世家,朝廷的厢兵日渐腐朽,没有什么战斗力,反而要依靠这些豪强和世家对抗少数民族的侵略,比如关中西南的羌人,十分的残暴,只有曲家可以制衡。
杨阁老一到关中,两者一拍即合,杨阁老缺兵少将,需要战将和兵马;而这些豪强世家也需要一个身份,朝廷封其为将军,赐予其夫人名分,从而真正地进入上层阶级。
函谷关内,曲端早已经得到斥候的回报,狼国号称30万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从太原到函谷关的五六个县府,已经杀到了函谷关下。
曲端来到城楼,看着观外铺天盖地的狼国骑兵,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阵仗他还真是第一次看到。
曲端平时和羌人作战,也就三五千人的规模,多在秦川山区作战,死伤也就在数百人之间,哪里见过这数十位骑兵的阵势,强悍的心理都开始汴河,脸色有点苍白。
而城墙之上的十多个将领从来就没有打过打仗,平时也就是剿匪、对付少数民族,顿时被这气势吓得身子都在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