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仿佛在一夜之间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中,人们不再关心末日传说,反而是祈祷和平的到来与秩序的重建。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
但对于在末日倒计时下苦苦挣扎的蓝星人类而言,却是一段漫长而沉重的跋涉。
那场短暂而残酷的战争如同一次高烧后的强行降温,用恐惧和生存压力,强行压制了全球性的混乱。
表面的秩序得以恢复,普罗合众国、卡罗斯联邦、维德诺尔联合王国等国的境内,铁腕统治取代了往日的民主与喧嚣。
街头巡逻的士兵和无处不在的监控网络,无声地宣告着重压之下的绝对秩序。
小国则彻底沦为焦土与废墟,幸存者在断壁残垣中艰难求生。
昔日关于神迹与末日的猜测和讨论,早已被寻找下一顿能够果腹的食物的焦虑所取代。
在这压抑的平静之下,倾尽全球之力所打造的宇宙星舰,其庞大的主体结构终于在某个戒备森严的荒芜基地初步建成。
它巍峨如巨大山岳,冰冷的金属外壳在探照灯下闪烁着森然幽光,是人类智慧与绝望共同浇筑出来的丰碑。
庞大无比的核聚变引擎早已成功实验,能够抵御巨大冲击的合金装甲也成功研发,生态循环系统更是在星舰中运行了数年之久。
然而,在这艘庞然大物的内部,最核心的“大脑”。
那个能够驾驭星舰穿越漫长黑暗、应对未知险境的“自适应全能型人工智能”,却始终是横亘在计划前的天堑。
尽管各国集中了全球最顶尖的科研团队,尽管有尼古拉斯·凯撒博士这位天才领导者。
但《极端环境自适应全能型人工智能》项目依旧是举步维艰。
数据模型经过这么多年的完善,在理论上已经近乎于完美。
但在处理极端复杂、尤其是超越现有数据库的未知变量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缺乏那种关键的、近乎直觉的理解、洞察与进化能力。
十五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一个精致且强大的工具,而非能够独当一面适应任何极端环境的宇宙领航员。
焦虑与急迫如同恐怖的瘟疫,在参与计划的各国高层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