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就藩之地的争论

大明辽国公 空樱 1361 字 4天前

这日,朱标处理完朝中诸事,往朱元璋的御书房去了。

见了朱元璋,先禀了些政务,待说得差不多了,才提起朱允炆想就藩的事:“父皇,允炆那孩子,近日总念叨着想出去就藩历练,吕氏也跟儿臣提了一嘴。儿臣想着他年纪还小,本不想应,只是他心意恳切,便来跟父皇说一声。”

朱元璋正翻着一本奏折,闻言头也没抬,只淡淡“嗯”了一声。

朱标又道:“儿臣想着,允炆性子尚嫩,真要就藩,还得再等几年,让他多学些东西才是。”

朱元璋这才放下奏折,看了朱标一眼,道:“就藩与否,顺其自然便是。一个黄口小儿,早去晚去,有什么打紧?”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语气里带了些暖意:“朕如今心里头,最挂着的,是雄英。那孩子瞧着结实,可毕竟还小,得好好教,好好护着,将来才能挑得起这江山的担子。”

朱标听了,便知父皇心思全在朱雄英身上,朱允炆那点事,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当下便应道:“父皇说的是,雄英那孩子聪慧,儿臣也常教他读书理事,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朱元璋点了点头,挥手道:“知道了,你去吧。允炆的事,先搁着,不必急。”

朱标应了,躬身退了出去。

御书房里,朱元璋又拿起一本关于辽东的奏报,那是常孤雏递上来的,字里行间都是辽东的新景象。

他看着看着,嘴角露出丝笑意——有常孤雏在辽东镇着,有朱雄英在京里好好长着,这大明的将来,才真让人放心。

至于朱允炆,不过是枝头上一片无关紧要的叶子,风来风去,随它去便是。

朝会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檀香袅袅中,朱元璋端坐龙椅,听完几位大臣奏报江南水患事宜,忽然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阶下:“前日标儿提过,允炆想往外就藩,众卿怎么看?”

话音刚落,殿内静了片刻。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朱允炆公子年已十三,确到了历练年纪。依臣看,苏州府富庶安稳,漕运便利,既离京不远,又能习练民政,是个好去处。”

话音未落,兵部侍郎上前一步:“尚书大人此言差矣!苏州虽好,却少了几分磨砺。臣以为,汉中府更妥,地处秦蜀咽喉,民风刚健,正好让公子知民间疾苦,练筋骨魄力。”

两人各执一词,很快引来了更多附和。

有说湖广荆州鱼米之乡,宜于休养;有说陕西西安古都底蕴深,可习史鉴今。

议论声中,忽然有个江南口音的御史越众而出,高声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遣往高丽!彼处虽远,却属我大明藩属,让公子去彼处坐镇,既能彰显天朝上国威仪,又能让他在异域历练,岂不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