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津门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柳城,军务楼
总参谋部内巨大的作战室内,灯光通明。
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幅长达一米有余、极其详细的南方军北方军事态势图。
图上,五支巨大的红色箭头如同一把把利剑一般从南方伸出,刺向北方广袤的土地,清晰地标示着北伐大军的进攻路线和当前态势。
陆绍远少帅站在地图前,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墙上的地图。
总参谋长李岩上将站在一旁,周围还有几名总参部的高级参谋军官。此时一名上校参谋正手持教鞭,对照着手中的情报文件,进行着清晰的战况汇报:
“少帅,总长,各位长官。”
上校的手中的指挥棍首先点在地图上前朝京城的位置。
“东路军: 由吴桐中将指挥的第13至18师,共计十万精锐,已于12月12日彻底肃清京城外围所有敌军据点及增援部队,目前已完成对京城西、南、北三面的合围,攻城重炮集群已部署就位,随时可发起总攻,正在等待的时机。”
说完,他手中的指挥棍随即移向津门:“东北路南方军: 由赵远中将指挥的第23至28师,于今日凌晨对津门发起总攻,而且我南方海军一支分舰队已抵达战区提供火力支援并封锁海面。三个小时前收到捷报,我空降兵第三团已成功奇袭并控制津门港区核心码头,城内正在激烈巷战。预计很快将有最终结果。”
说完指挥棍又指向山海关方向:“北路南方军:由 廖弗中将率领的第55至60师,进展神速,其部在承德一线击溃东瀛守军顽抗后,已突破长城防线,正快速向东北腹地挺进,兵锋直指奉天,此路军的迅猛突进,已极大震撼京城守敌,据悉城内东瀛守军曾发起数次疯狂反扑试图牵制,均被我东路围城部队击退。”
上校参谋语气振奋地总结道:“以上三路大军,推进极为顺利,战果辉煌!”
然而,他的语气随即变得凝重,指挥棍移向了广阔的西部和西北部:“但是,少帅,总长,我们北伐的另外两路大军的推进,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西北路: 由李坤中将的第30至35师。”
指挥棍划过陕省北部和绥远,“该部利用卡车等机动,已顺利光复上述地区,所遇抵抗主要是小股东瀛残兵和地方土匪,不足为虑。但问题在于——”
指挥棍重重地点在青藏高原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