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暗市标价与反向猎杀

暗网的监控在持续了数天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密钥成功追踪到一笔试交易(一小部分脚本样本的出售)的最终资金流向——经过层层剥离后,汇入了中东某国一个与境外某极端组织存在若即若离关系的空壳文化公司账户。

“不仅仅是经济犯罪…”林建奇目光冰寒,“这些‘进化体’工具的潜在买家,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

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卖家的通信习惯和代码风格(尽管他极力模仿付书桐,但在一些极其细微的代码优化习惯和单词拼写偏好上露出了马脚),密钥将其与三年前一桩未破获的、针对国内科研机构的网络间谍案中的某个攻击者特征关联了起来!

“这个卖家,代号‘夜莺’,是旧相识了。”林建奇调出那份尘封的案卷,“他擅长社会工程学攻击和代码混淆,当时窃取了不少敏感技术资料。看来他现在转型了,从自己动手,变成了向更危险的客户出售‘武器’。”

目标,从一个模糊的暗网影子,变得具体了一些。

“继续监控,放长线。”林建奇下令,“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夜莺’,而是他背后的整个客户网络和武器流向。”

然而,对手的狡猾超乎想象。

在一次关于大宗交易的讨价还价中,“夜莺”突然植入了一个极其刁钻的测试性问题,这个问题基于一个只有当年那桩间谍案亲历者才可能知道的细节。

密钥模拟的“买家”虽然基于庞大数据库给出了近乎完美的应答,但在响应时间上出现了几乎无法察觉的、微秒级的延迟——这是庞大的数据库检索比对带来的必然结果,而非一个真实“买家”该有的本能反应。

小主,

就是这微小的破绽,被“夜莺”捕捉到了。

【警告!目标频道通信中断!】

【警告!检测到对方启动紧急清除程序!】

【警告!对方节点信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