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蹲在设备旁,正拧最后一颗固定螺丝。新机器看起来像个加长版电锤,前端是乌黑的切割头,后部接了根粗电缆,连到便携电源箱。
“充了八成。”他说,“别指望它一口气干到底。”
“能响就行。”陈浩拍了下他的肩,“开始吧。”
苏珊打开终端,输入初始指令。娜娜的三架无人机升空,贴着地面滑行,传感器全开。
“影像正常。”
“应力稳定。”
“气体无异常。”
“可以启动。”娜娜宣布。
卡尔按下开关。
机器嗡了一声,没立刻动作。等了两秒,切割头轻轻震了一下,接着猛地往前一顶,嵌入矿体表层。
“进去了!”他喊。
陈浩凑近看,只见蓝灰色粉末从缝隙中飘出,像被水流搅起的烟。探头画面显示切割深度已达五厘米,速度虽然慢,但稳定。
“保持节奏。”苏珊盯着电压曲线,“别冲太快。”
十秒工作,五秒停顿。机器像心跳一样规律震动。
第一块矿芯取出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它只有巴掌大,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断口处能看到细密的网格纹路,像是某种规则排列的晶体结构。
“不像天然形成的。”苏珊用手电照着看,“这种均匀度,更像是……被制造出来的。”
“工厂流水线?”陈浩接过矿芯,沉甸甸的,冰凉。
“不排除。”
“那咱们真是捡到宝了。”他笑了,“不仅能当材料,还能当收藏品卖。”
“前提是能安全运回去。”娜娜提醒,“当前作业区西侧应力值上升0.3%,虽未达警戒线,但趋势明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换个位置。”陈浩说,“别在一个地方死磕。”
他们转移阵地,选在矿脉凸起岩基的南侧,这里地质更稳,支撑结构完整。
第二次切割顺利很多。机器适应了海底压强节奏,电压输出也调到了最佳区间。十五分钟后,第二块矿芯成功取出,尺寸更大,完整性更好。
“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苏珊记录数据,“按这个速度,每天可采集三到五块标准矿芯。”
“够用了。”陈浩点头,“先不贪心,稳住再说。”
卡尔擦了把汗,虽然穿着潜水服,但他额头还是渗出了湿气。“这活儿比修反应堆累,至少那边有空调。”
“你要是嫌热,下次我让你去种菜。”陈浩把记录板递过去,“写一下设备运行日志。”
“还得我动手?”
“你是工程师,不是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