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改进受阻,团队陷入困惑

咖啡洒在桌角,顺着金属边沿滴到地上。陈浩没去擦,他盯着主控屏上跳动的红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施工组已经打通C区夹层,新的储能接口正在安装。第一批三台设备完成改造——供氧模块、照明主控、数据中继节点——全都接上了“小蓝”输出的脉冲电。前两个小时一切正常,指示灯绿得发亮。

然后问题来了。

供氧模块突然停了五秒,空气循环中断,警报都没响。重启后运行三十秒,又断一次。第三次干脆锁死,面板黑屏。

照明系统更邪门。主灯带先是频闪,像打摆子,接着亮度疯涨,直接烧了两组LED阵列。备用线路切进去,不到一分钟也跟着爆闪。

最离谱的是数据中继节点。没人碰它,也没收到远程信号,它自己重启了三次,每次间隔时间还不一样。日志清空,连错误代码都没留下。

苏珊的呼叫来得急:“你快过来。”

陈浩赶到主控室时,她正盯着三组波形图对比。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不是接线问题。”她说,“我们查过所有接口,压接牢固,绝缘完好。故障发生时电流也没突增。”

卡尔靠在配电柜旁,手里捏着示波器探头。他的腿撑得难受,但没换姿势。

“我录下了两次断流前的信号。”他说,“都在能源输出峰值之后,零点三秒左右。”

娜娜的声音从终端后传来:“已调取全部运行日志。三起故障均发生在电容组切换充能阶段。时间差为0.28至0.32秒,误差范围±0.02。”

陈浩走到屏幕前,看着那条蓝线冲到顶点,然后迅速回落。“梯度吸收模型……出问题了?”

“理论上不应干扰外部设备。”娜娜说,“电容切换过程独立于输出电路,设有隔离保护。”

“可现实就是干扰了。”苏珊把草稿纸翻了个面,“要么是保护没起作用,要么是干扰方式不在你的资料库里。”

娜娜的光学镜头轻微转动,开始检索。屏幕上滚动起一行行参数和架构图。

陈浩坐下来,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方框,标上“供氧”。旁边画另一个,写“照明”。再画一个,写“中继”。

“三种设备,不同型号,不同用途,唯一共同点是都用了新型能源供电。”他用笔尖点着纸,“问题不在它们身上,就在电源上。”

“或者传输路径。”卡尔补充,“我们只测了起点和终点,没盯中间那段。”

“那就加监测点。”陈浩站起来,“B3通道每五米设一个采样口,实时记录电压波动。”

“现在就装?”苏珊问。

“不然等它自己修好?”他抓起工具包,“我去带人布线。”

六小时后,陈浩回到主控台。新装的十二个传感器全部上线,数据流稳定传回。他喝了口冷掉的咖啡,味道像药。

“结果呢?”他问。

苏珊摇头:“没有异常波形。传输过程中电压平稳,纹波小于0.01毫伏。干扰不可能来自线路。”

“那就是设备自身的问题?”陈浩皱眉。

“不可能。”她说,“同一批照明模块,左边坏了,右边的好好的。供氧系统也是,两台并联,一台断流,一台照常工作。”

“个体差异?”

“这些设备出厂时做过一致性测试,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二。”她把两张日志并排打开,“你看,故障机和正常机接收的信号完全一样。”

陈浩盯着屏幕,忽然想到什么:“它们……是不是在不同的电容组上?”

娜娜立刻响应:“正在核查。”几秒后,她报出结果:“供氧模块连接二级电容,照明主控接一级,中继节点接三级。三者分别对应小、中、大容量组。”

“有没有规律?”

“暂时无关联性。三台故障设备分属不同层级,且同一层级中有正常运行案例。”

陈浩靠回椅子,闭眼揉太阳穴。脑子里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