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弯腰捡起漂流册的时候,手指碰到了一页折角的纸。那行字歪歪扭扭:“我想讲我爸修通风管的事,可没人听。”他把册子合上,拍了下封面的灰。
“我们得让人不只是写,还要被听见。”
苏珊正把一支蜡笔塞进儿童区的笔槽,听见这话停了下手。“你又要折腾什么?”
“不是折腾。”陈浩走到涂鸦墙前,指了块空白的地方,“是换种活法。咱们这文化,老在圈里转,看得人都是熟脸。再热闹,也是自己给自己鼓掌。”
卡尔从音箱后头探出头,“你想往外推?可其他区的人连文化节都没参加过。”
“那就让他们先看见。”陈浩转过身,“娜娜,你资料库里有没有那种……别人干了事,但没人知道的项目?”
娜娜站在投影架旁,光学模块闪了一下。“有三十七项记录符合描述。其中‘地下管道标记系统’由维修组成员自发建立,持续六年未上报,使用率高于官方指示牌。”
“就这个。”陈浩一拍手,“咱们不光展画、放视频,还得把这种没人提的事挖出来。谁修过线路,谁补过水管,全记下来。做成小牌子,挂到事发地去。”
苏珊皱眉。“可这些算文化吗?”
“怎么不算?”陈浩笑了,“人在这地方活着,总得留下点痕迹。不是非得画画才叫文化。你爸当年在墙上写字,不也是因为觉得这事值得说?”
她没说话,低头看着自己的画筒。
娜娜开口:“建议设立‘故事采集站’。设置固定录音点,允许匿名提交口述记录。同步启动跨区文化轮展计划,将本区成果移至B区与D区巡回展出。”
卡尔拧着支架上的螺丝,“其他区会理我们?上个月送过去的节日邀请函,回信不到十个。”
“这次不一样。”陈浩靠在讲台边,“以前是请人家来看表演。现在是请他们来讲故事。咱们不搞评比,不打分,也不录名字。就说一句——你说的,有人听。”
苏珊慢慢蹲下,把漂流册放进新设的木箱里。“要是真做开放工坊呢?不限制报名,谁都能来学画画、做手工。材料用星球本地植物纤维,颜色从矿土里提取。”
“星际荒野风。”陈浩咧嘴一笑,“听着就丧,但挺真实。咱们这地方本来就不花哨,干嘛非装精致?裂开的墙能当画布,坏掉的零件也能拼成雕塑。”
“我认识几个孩子喜欢收集废弃电路板。”苏珊轻声说,“上次展览,他们用铜线贴了个飞船模型。”
“那就让他们继续贴。”陈浩站起来,“工坊第一期主题就叫‘废物利用大赛’。奖品没有,荣誉不评,只给一张手写证书,盖个泥巴章。”
卡尔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抬头看了眼天花板。“运输怎么办?轮展要去三个区,现有推车最多跑一趟。”
“拆着运。”陈浩说,“展板做成拼插式,到了地儿再组装。大件物品不搬,直接在当地复制。娜娜你存了多少设计图?”
“完整模板共二百一十四套,可适配不同规模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