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接过笔,在下面补充一句:“提供基础工具与安全指导。”
卡尔想了想,加了个括号:“含未成年人操作规范。”
“对。”陈浩点头,“连孩子都能参与的事,才叫真的落地。”
娜娜的信息屏再次亮起,弹出一个新的文档标题:《文化档案库建设方案》。
“所有设计稿、工艺记录、参与者留言,将统一归档。”她说,“支持随时调阅与追溯。”
“别让任何一个故事消失。”陈浩说,“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就来这一次,但他留下的东西,得有人记得。”
他回头看了眼展柜,那只“电痕手环”还在原来的位置,标签上写着提供者的名字。
“我们现在做的,不只是做个纪念品。”他说,“是在建一种新的习惯——你帮我一点,我帮你一点,最后谁都离不开这个链条。”
卡尔靠在机器旁,双手插兜。“以前大家见面只聊任务进度。”他说,“现在有人会问,你上次做的那个挂饰,能不能教我?”
“这就对了。”陈浩说,“干活不是唯一目的,干活的时候还能交朋友,才是长久的事。”
苏珊轻声说:“有人开始用这些手工艺品当礼物了。”
“我知道。”陈浩笑,“前天还有人问我,能不能做一个能戴进工作服袖口的小款。”
“已经设计好了。”她说,“下周可以试产。”
“挺好。”他说,“越日常,就越活得了。”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腕,那里戴着一只粗糙的藤编圈,是他第一天做的成品,早就磨得起毛。
“我不怕东西丑。”他说,“就怕没人做。只要一直有人做,总会越来越好。”
娜娜调出一张地图投影,七个区域被打上了标记,线条连接着工坊中心。
“目前协作网络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三。”她说,“预计三个月内可实现全基地联通。”
“不急。”陈浩说,“慢慢来。太快反而容易塌。”
他把白板上的字又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
“以后这里不只是个工坊。”他说,“是个能让人停下来的地方。不想说话可以做点手工,想说话可以找个愿意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