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走几步,中年妇女追上来说道:“死孩子,走错了,你爸在西边甘蔗地靠着的田里。”
杨帆嘿嘿傻笑了两声,转了个弯,往西边走去。
他昨天重生回来,好多事情都忘了。
自己家的田在哪儿,确实想不起来。
杨帆家是标准的农村家庭。
一家五口,父亲杨金财四十六岁,常年在家种田,偶尔也会养好几头大肥猪。
母亲李秀英四十五岁,在家操持家务,一有空闲,就会去给杨金财帮忙。
大姐杨小琴二十六岁,已经嫁了人,生了一个女儿。
二哥杨远二十三岁,高中毕业后去了莞城做模具。
本来他们上面还有两个老人。
杨帆的爷爷奶奶都在世,身体还算不错。
不过他们住在村南边,跟三叔一家生活。平常没事的时候,不往这边来。
依着记忆中隐隐约约的路线,杨帆找了好一会儿,总算看到了稻田中间,正在喷洒农药的杨金财。
他大声喊道:“爸,饭熟了,回家吃饭啦……”
戴着面罩的杨金财,指了指前面一小块秧苗,示意自己马上就打完了。
然后又挥了挥手,让杨帆先回去。
“爸,我不急,等你一起。”
杨帆索性在不远处的树荫下,一屁股坐了下来。
骄阳似火,他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的稻田,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舒适感。
作为一个农十八代,杨帆的名下是有一亩水田和一亩旱地的。
杨金财现在打农药的田,就是杨帆出生那年,上谱以后,村里分给他的。
因为靠着池塘的原因,这块田是村里上好的水田,当时盯着的人可不少。
可是杨金财的手气不错,抽签的时候,抽到了。
为这个,杨帆满月的时候,杨金财特意给村里的人家,每家多发了两个红鸡蛋。
杨金财当时还说:“我这儿子,天生就是带福气的,以后肯定有出息!”
可惜,这份福气显然不是很足。
杨帆虽然认真努力地读书,上大学。平平安安地长大,上班。
可他的处境,并没有比其他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好出多少。
与那些早早就出门打工,学一门手艺的同龄人相比,他不过是晚了几年当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