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盛夏,北京城被炽热阳光笼罩。
陈宇站在朝阳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车水马龙。
街头巷尾,弥漫着汽水甜香与冰棍凉意。
这座城市日新月异,每个奔波的身影,都是时代浪潮的一朵浪花。
而陈宇,立志做引领浪潮的弄潮儿。
桌上电话突然响起,打破宁静。
陈宇转身,几步走到桌前拿起听筒。电话那头,林强兴奋地说:“宇哥,莫斯科松子订单又加了一百吨,他们对货赞不绝口,还想长期合作!”
陈宇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笑容:“好,你安排人保证质量,按时发货。告诉他们,咱们山货品质只会越来越好。”
挂了电话,陈宇陷入沉思。东北山货贸易只是开端,要在商场站稳脚跟,需多维度布局。他看向办公桌上摊开的地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重要城市,还有一些海外商业重镇,都被标注在上。
陈宇先把目光聚焦房地产领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房地产市场潜力巨大。他决定加大在亚运村周边的投资。
第二天,陈宇约见国内顶尖建筑设计团队。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设计师展示精心制作的楼盘设计方案。
陈宇仔细端详图纸,不时提出见解:“这个户型采光还能优化,现在人注重居住舒适度。小区绿化也要到位,打造绿色生态居住空间。”
会议结束,陈宇马不停蹄前往施工现场。烈日下,工人们忙碌工作,机器轰鸣。陈宇头戴安全帽,穿梭工地,与工程负责人交流施工进度和质量把控。他清楚,建筑质量是房地产项目的生命线。
在上海,陈宇也开始布局。他看中浦东一块开发中的土地,这里将是未来上海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陈宇与当地政府部门多次沟通洽谈,凭敏锐商业眼光和出色谈判技巧,成功拿下土地开发权。
回北京后,他立刻组建上海项目团队,负责浦东项目规划建设。团队日夜奋战,制定详细项目计划。
陈宇对团队成员要求严格:“我们要打造的不只是建筑,更是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展现国际化大都市风采。”
除房地产,陈宇还盯上新兴的互联网行业。此时互联网在国内刚起步,但他凭前世记忆,深知其未来潜力巨大。
他在中关村租下办公室,招募互联网人才。招聘现场人头攒动,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纷纷前来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