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
陈沐阳精神一振,循着声音快步穿过一片挂满气根的榕树林。眼前豁然开朗!一条狭窄却清澈见底的小溪,如同银色的缎带,从岛屿深处更高的地方蜿蜒流淌而下!溪水冲刷着光滑的黑色鹅卵石,在低洼处形成几个小小的、清澈见底的水潭!溪流两岸,生长着一种高大的、树干笔直光滑、顶端簇拥着巨大羽状叶片的树木——棕榈树!
“溪水!棕榈树!”陈沐阳的心脏狂跳起来!他几乎是扑到溪边,捧起一掬清冽的溪水,贪婪地喝了一大口。甘甜!纯粹的、带着岩石清冽的甘甜!比猪笼草水好喝十倍!他立刻将椰壳碗灌满。
他仔细观察溪流。水流清澈,能看到水底细小的沙粒和游动的小虾。溪岸的土壤是湿润的深棕色。他蹲下身,用手挖起一把岸边的泥土。泥土细腻、粘手,带着一种独特的可塑性,颜色是深沉的棕红。这触感…陈沐阳心中一动!部落里的老人烧制陶器时,用的似乎就是类似这种粘性极强的粘土!
他尝试着将一小团湿泥在掌心揉捏、塑形。泥团异常柔韧,可以轻易地捏成碗状、盘状,边缘光滑,不易开裂。一个大胆的想法瞬间成型——烧陶!有了陶罐,就能煮水、炖汤、储存更多东西!这将是生存质量质的飞跃!
强压下立刻挖土的冲动,他继续探查。棕榈树的树干上覆盖着粗糙的纤维状叶鞘。他仰头看向树冠,巨大的羽状叶片下,似乎垂挂着几串青绿色的、纺锤形的果实?棕榈果?如果能吃,又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更让他惊喜的是,在溪流下游一处水流稍缓的河湾,几块巨大的黑色礁石半浸在水中,礁石朝水的下半部分,密密麻麻吸附着成片的灰白色藤壶!像给礁石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退潮时,这里将是极佳的采集点!
地形也让他满意。溪流在此处拐了个小弯,形成一小片相对平坦的河滩高地。高地背靠着一面陡峭的、布满藤蔓的岩石坡,如同天然的屏障。两侧有茂密的灌木丛遮挡,前方视野开阔,能看到溪流和部分海岸线。这里地势较高,远离涨潮线,背风,靠近水源和食物(藤壶),土壤适合取用,简直是建立营地的绝佳地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爸!找到了!好地方!”陈沐阳几乎是跑回沙滩营地的,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详细描述了溪流、棕榈树、粘土、藤壶礁石和那片河滩高地。
陈景行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粘土…陶器?”他喃喃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枣木拐杖,“好…好!那地方…听着就比这沙坑强百倍!”
迁移刻不容缓。陈沐阳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将宝贵的熏肉包、野猪皮卷、獠牙矛、子弹、小刀和最后一点过滤水(玻璃瓶)仔细打包,用坚韧的藤蔓捆扎结实。然后,他砍下几片巨大的、类似芭蕉叶的宽大叶片(在灌木林中发现),用藤蔓将叶片边缘缝合,做成一个简易的拖橇。他将沉重的包裹放在拖橇上。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搀扶起父亲。陈景行拄着拐杖,伤腿尽量悬空,将大部分重量压在儿子肩上。父子俩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离开这片庇护了他们数日、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沙滩,朝着内陆溪流的方向挪去。
穿越灌木林的路比想象中艰难。脚下的腐殖土松软湿滑,盘根错节的树根和垂落的气根不时绊脚。陈沐阳一手要用力拖拽沉重的拖橇,一手还要尽力支撑父亲。汗水很快浸透了他残破的衣衫,手臂和肩膀的肌肉酸痛肿胀。陈景行咬紧牙关,脸色苍白,每一次伤腿的轻微触地都带来钻心的疼痛,但他一声不吭,只是将拐杖拄得更稳。
当潺潺的溪水声终于清晰可闻,那片河滩高地出现在眼前时,父子俩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陈沐阳立刻将父亲安置在高地上一块相对平坦、干燥的大石旁。他顾不上休息,抄起獠牙矛就冲向那片藤壶礁石区。退潮接近尾声,礁石大部分已露出水面。灰白色的藤壶密密麻麻,吸附得异常牢固。他这次有了经验,不再用矛撬,而是直接用燧石片的锋利边缘,沿着藤壶盖板的缝隙切入,手腕猛地一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