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目标被设定,“探索者号”调整航向。
遵循沈鲸川指引的新方向,“探索者号”经过数小时的谨慎航行,终于抵达了目标区域。
还未靠近,传感器上的数据就开始剧烈变化。
“温度梯度显着升高!检测到高浓度硫化氢、甲烷以及多种金属离子!”
刘培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发现目标的兴奋。
“生物密度读数急剧增加!远超之前任何区域!”
赵志远盯着生物探测器,眼睛发亮。
随着潜艇逐渐靠近,强光探照灯终于撕破了前方的黑暗,一幅远比想象中更加壮丽、奇诡的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一片巨大的海底热液喷口群。
数座高达数十米、形似烟囱的“黑烟囱”和“白烟囱”矗立在海底,从它们的顶部猛烈地喷涌出富含矿物质的高温流体。
“黑烟囱”喷出的是高达数百度的黑色烟雾状流体,富含硫化物。
而“白烟囱”则喷出温度稍低、颜色较浅的流体,主要富含钡、钙、硅等物质。
这些高温流体与周围仅2℃的冰冷海水混合,瞬间沉淀出大量的矿物质,形成了这些奇特的“烟囱”结构。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围绕着这些生命禁区般的喷口,繁荣滋生的、前所未见的深海热液生态系统!
这里有着前所未见的生物群落: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片大片密集生长的、长度超过三米的巨型管状蠕虫。
它们没有口腔和消化道,依靠体内共生的化能合成细菌,将热液喷出的有毒化学物质转化为能量。
这些蠕虫的顶端羽毛状触手呈现出一种仿佛在燃烧的深红色与亮黄色交织的瑰丽色彩,在探照灯下如同一片在海底燃烧的寂静火焰,随着热液流微微摇曳。
研究人员临时将其命名为“烈焰管虫”。
在灼热的烟囱壁上,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某种前所未见的螃蟹。
它们的外壳不再是常见的颜色,而是呈现出暗沉的金属色泽,仿佛覆盖着一层冷却的熔岩,显然是为了适应高温和富含金属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