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缓缓靠上月影湾码头,发动机的轰鸣声还未完全停歇,早已等候多时的帮工和村民们便围了上来,开始忙碌而有序地卸货。
许国栋和周雅茹站在稍远一点的地势较高处,看着眼前的景象。
尽管早已从女儿和沈鲸川口中听过无数次日入数万、鱼获满仓的描述,但那些终究是抽象的数字。
当亲眼看到那一条条渔船上,活水舱盖板被掀开,里面密密麻麻、银光闪烁、活蹦乱跳的各种海鱼被巨大的抄网一网网地捞起,倒入一个个硕大的塑料筐里时,那种视觉冲击力是极其震撼的。
鱼!太多了!仿佛取之不尽!
大个头的鲳鱼、肥美的黄翅鲷、张牙舞爪的螃蟹、还在奋力扭动的海鳗……
各种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海鲜,如同流水般从船舱倾泻到岸上,很快就在各家院子空地上堆起了一座座不断蠕动的“小山”。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到化不开的海腥气,却也是一种富足和生机勃勃的味道。
“这……这都是这一早上捞的?”周雅茹看得有些发愣,下意识地喃喃道。
她知道收获多,但没想到是多到这种程度,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她对“打渔”的传统认知。
许国栋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更加锐利,紧紧跟随着分拣的过程。
只见李建军、王彩凤等几位帮工动作麻利地将不同种类的鱼获进行初步分拣,扔进不同的筐子。
陈明拿着平板电脑,大声报着种类和重量,陈小玲则飞快地记录,并指挥着下一步的流向:
“黄翅鲷,中号,这一筐过秤,准备发王老板酒店!”
“黑鲷,单独放,群里订单要的!”
“杂鱼小虾那边,快冰起来,下午鱼贩子来拉!”
整个流程嘈杂却忙而不乱,像一个高效运转的小型工厂流水线。
磅秤的数字不断跳动,微信、支付宝的到账提示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丰收交响乐”。
许昭在一旁轻声给父母解释:“这只是上午一趟的收获。有时候回来的早,鲸川还会再出去一趟。现在处理的这一部分只是批发和线上订单的,自家留吃的和送客户的还没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