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有个靠山屯,屯子北头住着个叫周老实的庄稼汉。这周老实人如其名,老实巴交,四十岁上才娶了个逃荒来的女人李氏。李氏过门第二年,生了个丫头,取名巧姐。巧姐五岁那年,李氏得了场急病撒手人寰,留下父女俩相依为命。
周老实既当爹又当妈,把巧姐拉扯到十六岁。这巧姐出落得水灵,更难得的是心地善良,手脚勤快,每日除了帮父亲料理家务,还常接些绣活贴补家用。虽说提亲的媒婆快踏破了门槛,但巧姐放心不下老父亲,亲事一拖再拖。
这年腊月,辽东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积雪深及人腰,山里的野兽饿得发慌,时常下山觅食。一天傍晚,周老实从邻村喝喜酒回来,路过山脚时,听见一阵凄厉的哀鸣。他循声找去,见雪地里躺着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后腿被猎夹死死咬住,鲜血染红了周围的雪地。
那狐狸见有人来,眼中竟露出哀求之色。周老实心软,四下张望不见猎人,便蹲下身来,费力掰开猎夹。狐狸脱困后,并不立即逃走,反而用头蹭了蹭周老实的手,然后才一瘸一拐没入林中。
周老实回家后将这事当趣闻说与巧姐听,巧姐连声称赞父亲做了件善事,还拿出金疮药,说若再遇见那狐狸,定要给它敷上。父女俩说笑一阵,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
谁知过了三日,傍晚时分,周家院门外来了一位白发老翁,身着青布长衫,手拄梨木拐杖,身后跟着个捧礼盒的小童。
老翁叩门道:“老朽胡三,特来拜谢恩公。”
周老实开门,见老翁气度不凡,却不认得,疑惑道:“老人家是否认错了门?我何曾对您有恩?”
胡三笑道:“三日前,山脚猎夹下,恩公救下的便是老朽。”
周老实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白狐竟是位仙家,连忙将胡三请进屋中。巧姐闻声出来奉茶,胡三见巧姐容貌清秀,举止端庄,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胡三让小童奉上礼盒,里面是山参、鹿茸等珍稀药材,还有一锭五十两的雪花银。周老实连连推辞:“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这般厚礼万万不敢收。”
胡三正色道:“恩公有所不知,那日若非您出手相救,老朽百年道行将毁于一旦。这些薄礼,聊表寸心,若不收下,便是瞧不起老朽了。”
周老实推辞不过,只得收下。胡三又与周老实叙话片刻,言谈间对当地风土人情、山中物产了如指掌。临别时,胡三道:“老朽在长白山修行三百年,略有神通。恩公日后若遇难事,可到山脚下那棵老槐树下焚香三柱,唤三声‘胡三太爷’,老朽自会前来相助。”
送走胡三后,周老实与巧姐对着厚礼发愁。最后还是巧姐拿主意:药材留下以备不时之需,银子则悄悄分给了屯里几户穷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