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黄皮子与木匠

东北长白山脚下有个靠山屯,屯子最东头住着个叫郑老蔫的汉子。这人四十出头,是个木匠,手艺在十里八乡都叫得响,可就是性子太蔫,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他媳妇王桂花却是个泼辣货,一张利嘴能把树上的麻雀都骂下来。

这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郑老蔫从邻村干完活回家,天已经擦黑。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他裹紧棉袄,踩着没膝的雪往家赶。

路过老林子时,忽然听见有人叫他:“郑木匠,留步!”

郑老蔫四下张望,只见一棵老松树下站着个干瘦老头,尖嘴猴腮,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黄褂子,看着邪门。

“天快黑了,老先生在这荒山野岭做啥?”郑老蔫问。

老头笑道:“我家门轴坏了,关不严实,大冷天的,风直往里灌。听说郑木匠手艺好,劳烦去修修。”

郑老蔫本是热心肠,虽急着回家,还是答应了。跟着老头七拐八绕,来到一处他从没见过的宅子前。这宅子气派得很,朱漆大门,高墙大院,在这荒郊野外显得格外突兀。

老头引他进了门,郑老蔫一眼就看出这门轴确实坏了,便从工具袋里掏出家什,叮叮当当修起来。他手艺确实好,不消一炷香工夫,门轴就修得妥妥帖帖。

老头很满意,拍了拍手,立刻有个丫鬟模样的姑娘端上个红木盘子,上面放着两锭银子。

“使不得使不得,这点小活哪能收这么多钱。”郑老蔫连忙推辞。

老头却硬塞给他:“郑木匠不必推辞,日后说不定还有麻烦你的地方。”

郑老蔫推脱不过,只好收下一锭银子,告辞出门。他刚走出几步,回头一看,哪还有什么大宅子,只有一片荒坟野地,惊得他汗毛倒竖,连滚带爬往家跑。

回到家,郑老蔫把这事跟媳妇王桂花一说,王桂花接过银子咬了咬,是真的,顿时眉开眼笑:“管他是鬼是仙,给真金白银就是好主儿!”

这事过去七八天,郑老蔫渐渐忘了。谁知除夕夜,那黄褂老头突然出现在他家院门口。

“郑木匠,年关难过,我家主子想借点粮食。”老头愁眉苦脸地说。

郑老蔫心里发毛,但还是客气地问:“要借多少?”

“三石小米足矣,开春便还。”老头说。

王桂花在屋里听见,冲出来就要骂街,被郑老蔫死死拉住。他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从粮仓里量了三石小米,装袋放在院门口。

老头千恩万谢,说开春一定还,说完拍了拍手,几个黑影抬着米袋消失在夜色中。

开春后,老头果然来了,不仅还了三石米,还多给了半石作为利息。王桂花这下乐开了花,对老头客气了不少。

自此,老头隔三差五就来“借”东西,有时是农具,有时是布匹,每次都按时归还,还添些利息。郑老蔫家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这年端午,老头又来借东西,这次要借的是郑老蔫刚打好的新车。郑老蔫虽舍不得,还是借了。

三天后,车还回来了,车上却多了些黑褐色的斑点,怎么洗都洗不掉。郑老蔫心里直犯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