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狐仙还债

民国初年,关东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东头有家“刘家客栈”,掌柜的叫刘老栓,五十多岁,为人忠厚老实。客栈是祖上传下的产业,虽然不大,但也干净整洁。只是这些年时局不稳,往来客商少了许多,客栈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北风卷着雪花呼呼地刮。刘老栓坐在柜台后,对着账本发愁。年关将至,赊账的不少,要账的更多。最棘手的是,镇上开粮店的孙掌柜前天送来口信,要是年前再还不上二十块大洋的粮款,就要收了客栈抵债。

“爹,天不早了,歇着吧。”女儿秀姑从后院走来,将一件棉袄披在刘老栓身上。

刘老栓叹了口气:“睡也睡不着啊,孙掌柜那笔账...唉!”

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这么晚了,又是大雪天,谁会来投宿?刘老栓犹豫了一下,还是让秀姑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个四十上下的汉子,身穿青布长衫,肩头落满雪花,面容清瘦,眼神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明。

“掌柜的,还有空房吗?这天寒地冻的,实在走不动了。”来人拱手道。

“有有有,快请进!”刘老栓忙起身招呼,“秀姑,去给客人烫壶酒暖暖身子。”

客人自称姓胡,名景云,是从吉林来的药材商人。他拍了拍身上的雪,随着秀姑来到厅堂坐下。

“胡老板这是要往哪儿去啊?这大冬天的,不是做买卖的好时候啊。”刘老栓一边斟酒一边搭话。

胡景云笑了笑:“年底了,收几笔旧账。路过贵地,歇歇脚。”

两人聊得投机,胡景云见多识广,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说得头头是道。不知不觉已到二更天,刘老栓却愁容满面,不时叹气。

“刘掌柜可是有什么难处?”胡景云关切地问。

刘老栓本不想说,但见对方诚恳,便将欠孙掌柜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胡景云听罢,微微一笑:“我当是什么大事。这样吧,我这次收账,正好有些余钱,先借给刘掌柜应急如何?”

刘老栓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我素昧平生,怎好借这么一大笔钱?”

“掌柜的不必推辞。”胡景云道,“实不相瞒,我年轻时落魄,也曾受过他人恩惠。如今帮您一把,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刘老栓还在犹豫,胡景云已从行囊中取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整整齐齐二十块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