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关外辽河一带闹饥荒,黑山县老河湾村的庄稼汉们日子过得紧巴。村里有个叫董老七的粮商,趁着荒年囤粮抬价,发了一笔横财。此人四十来岁,精瘦面皮,一双小眼滴溜溜转,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看着像个读书人,肚子里却全是算计。
这年腊月二十三,董老七从县城收账回来,天色已晚。他独自赶着马车行至老鹰沟时,忽见路旁雪地里卧着个黑乎乎的东西。近前一看,竟是只通体乌黑的狐狸,后腿被兽夹子咬住,鲜血染红了雪地。
那黑狐见了人也不惊慌,反倒抬起脑袋,眼神里竟似有几分哀求。董老七本不想多事,正要扬鞭离去,忽然心中一动:听说黑狐通灵,若是救了它,说不定能得些好处。于是下车掰开兽夹,撕下衣襟为黑狐包扎了伤口。
黑狐站起身,竟如人般作揖拜谢,口吐人言:“恩公救命,他日必当厚报。”说罢,一瘸一拐消失在暮色中。
董老七回家后,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谁知过了几日,怪事就来了。
先是家里的米缸总是满的,头天晚上明明见了底,第二天一早又冒出尖来。接着是账房里的银元,数好了放进匣子,过一夜竟多出几枚来。董老七心中暗喜,知是那黑狐暗中报恩,便在家中设了个牌位,上书“黑大仙之位”,早晚敬香。
不出三月,董老七的家业越发兴旺。原本只是个小小粮商,如今却垄断了附近三个村子的粮食买卖。他低价收,高价卖,手段愈发狠辣,乡亲们背地里都骂他“黑心董”。
这日,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姓张,穿一身破旧道袍,却目光如炬。见董老七家宅上空隐隐有黑气盘旋,便上门化缘,实则提醒道:“施主家中似有精怪作祟,此气虽显富贵,实则凶险,久必生患。”
董老七正在兴头上,哪听得进这话,反而讥讽道:“道长若是眼红我董某家业直说便是,何必危言耸听?”说罢,扔了几个铜板就要赶人。
张道士摇头叹息:“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他日若生变故,可到青云观寻我。”言毕飘然而去。
董老七不以为意,反而对黑狐更加虔诚供奉。那黑狐也越发灵验,不仅保他财运亨通,连官府查税、土匪勒索这等事,都能暗中化解。
一日深夜,董老七正在灯下算账,忽听窗外有人叩响。开窗一看,竟是那黑狐人立而起,披着一件黑色斗篷,作揖道:“恩公,今日特来相求。”
董老七忙请它进屋。黑狐道:“我修行已满五百年,欲求正果,需得一处香火供奉。恩公若能为我建庙立像,使我受人间香火,我必保恩公世代富贵。”
董老七闻言心动,却又为难:“建庙可不是小事,需得不少银钱...”
黑狐笑道:“恩公不必担忧,明日村东老槐树下自有一注横财。”又道,“只需三尺神龛,不必大庙,但须在村口土地庙旁,与土地公比邻而居。”
次日,董老七果然在老槐树下挖出一坛银元。他大喜过望,当即请工匠在土地庙旁建了座小巧精致的黑狐庙,内塑黑狐像,披黑斗篷,人立而笑,颇有几分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