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重启核心” 的形态推测

残土纪元 轮回无相 2036 字 4天前

新营地的“核心技术推演室”,在午时的电磁柔光里泛着科技感与期待交织的淡蓝。0.08Sv/h的辐射已降至红锈林恢复以来的最低值,空气中的星核结晶不再是之前的微晶或絮状,而是化作“淡蓝流光状”——像悬浮的液态光带,顺着推演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台”边缘流动,投影台上方悬浮着星核塔的三维模型,模型顶端的“核心区域”被红色虚线框标注,正是众人此次推测的核心对象:“重启核心”。

推演室的四周布满了支撑推测的关键资料:东侧的白板上,周明生前的笔记被放大投影,其中一段用红笔圈出的文字格外醒目——“星核塔原始核心为‘星核泉能量转化中枢’,赵衡祖父将其改造为‘掠夺因子驱动核心’,若要重启,需剥离掠夺因子残留,恢复其‘清洁能源转化’本质”;西侧的展架上,摆放着四块辐射引导器碎片的复制品(用星核钢片模拟,标注着能量接口位置),旁边贴着老秦手绘的“核心与碎片能量关联图”;南侧的控制台前,陈静正调试着“能量模拟仪”,屏幕上跳动着星核泉的实时能量参数(纯度92%,流速1.5L/min),为形态推测提供数据支撑。

林野、苏晴、阿木、周阳围在全息投影台旁,目光紧紧锁定模型的核心区域——这里曾是赵衡控制星核塔能源的关键,也是红锈林辐射危机的源头,如今,他们要通过推测其“重启形态”,找到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中枢的路径。

“首先要明确:重启核心不是‘重建’,而是‘修复与转化’。”周阳率先开口,他手里拿着周明的笔记原件,指尖在“原始核心结构”一页反复摩挲,“笔记里画过原始核心的草图——球形,直径约三米,外层是‘能量过滤层’(过滤星核泉中的杂质),中层是‘转化层’(将星核泉能量转化为电能、热能),内层是‘控制中枢’(连接辐射引导器碎片,调节能量分配)。赵衡改造时,破坏了过滤层,在转化层植入了‘掠夺因子发生器’,所以重启的第一步,是恢复过滤层,拆除发生器。”

苏晴的后颈纤维痕迹泛着与流光结晶同源的淡蓝光,感知像细密的探针,穿透全息模型,“触到”星核塔核心区域的残留能量——这些能量虽微弱,却仍能反映核心的原始特征。“我的感知能确认‘球形基础形态’是对的,而且核心周围有十二根‘能量导管’的残留痕迹,对应辐射引导器的十二处能量接口(四块碎片各含三处接口),这说明核心与碎片是‘中枢与分支’的关系,重启后需要通过碎片实现能量的定向传输,比如向新营地供电、向辐射净化网络输送能量。”

陈静的能量模拟仪屏幕上,突然弹出“核心形态与能量效率关系图”:“根据星核泉的参数模拟,球形形态的能量转化效率最高(85%),若改为其他形态(比如圆柱形、立方体),效率会下降15%-20%,而且球形的受力更均匀,能承受星核泉的高压能量冲击,减少爆裂风险。所以,重启核心的基础形态,大概率还是球形。”

“但不能完全照搬原始形态。”林野指着投影模型的核心区域,青铜刀的刀尖在模型外层虚划一圈,“原始核心的过滤层只能过滤物理杂质,无法应对残留的掠夺因子。我们需要在过滤层外增加‘抗掠夺因子涂层’,用阿木的解辐藤提取物混合星核钢粉末制成,厚度约五厘米,既能阻挡掠夺因子扩散,又不影响能量穿透。”

阿木坐在轮椅上,左脸的植物化藤蔓已用医疗设备处理得更轻薄,几乎不影响视线。他用右手从随身陶盒里取出一小撮“解辐藤粉末”,对着投影模型比划,绿色的植物化纹路泛着“补充”的柔和:涂层不仅要覆盖过滤层,还需在转化层与控制中枢之间植入“稳能藤纤维”——这种纤维能实时吸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能量,避免能量过载;同时,在控制中枢周围种上“感应藤”,其芽尖的亮度变化可作为核心运行状态的直观指标(亮绿表示正常,淡黄表示预警,暗红表示故障)——苏晴翻译时,特意补充道:“阿木的感知能确认,稳能藤纤维与星核泉能量的兼容性达90%,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接下来要推测‘内部结构细节’,尤其是控制中枢的形态。”老秦从控制台旁走来,手里拿着一张新绘制的“核心剖面图”,“原始控制中枢是‘圆盘状’,直径一米,嵌在球形核心的正中心,赵衡改造时将其改为‘掠夺因子控制盘’,我们需要将其恢复为‘清洁能源控制盘’,并增加‘碎片接口模块’——用之前从物资库找到的‘赵氏核心接口零件’,改造为适配辐射引导器碎片的接口,确保四块碎片能同时接入,实现能量的同步分配。”

苏晴的感知再次延伸,这次聚焦于控制中枢的残留痕迹:“控制盘的厚度约十厘米,需要嵌入‘能量调节芯片’(周明笔记里提到的旧文明芯片,能自动平衡各碎片的能量输出),芯片周围要预留‘散热通道’,用星核泉的支流作为冷却剂,避免芯片因高温损坏。另外,控制中枢还需要‘手动应急阀’——万一自动系统故障,能手动切断能量,防止核心失控,这个阀门的位置要在核心外侧,便于操作,同时用抗辐棉包裹,防止辐射泄漏。”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