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萧无病的“沉默”被某些人解读为了“心虚”或是“不敢将事情闹大”。
在吏部尚书陈文都(柳家派系)的暗中推动下,数名御史言官率先发难。
一位御史出班,手持玉笏,义正辞严:“陛下!落鹰涧之事,疑点重重!萧总督奏报称击溃匪徒,然据臣所知,傅家数名忠勇家将恰于近日在中书省境内失踪,恐与此事有关!萧总督不分青红皂白,悍然击杀傅家家将,此举岂非寒了天下忠良之心?臣恳请陛下,严查萧无病滥杀之罪!”
这话极其刁钻,直接将刺杀扭曲成了“家将可能被误杀”,反将了萧无病一军。
紧接着,另一位属于傅家派系的官员更是语出惊人:“陛下!臣以为,此事或许别有隐情!傅家一向忠君爱国,岂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或许……或许是傅家家将听闻中书省有异常动向,譬如萧总督私下研发、藏匿不为人知的恐怖重器,恐对朝廷不利,故而前往查探,不幸遭其毒手!此非刺杀,实为忠勇之士为国探秘,不幸殉职啊!”
这番话,直接将矛头引向了萧无病隐藏的力量,将其定义为“对朝廷不利的重器”!
柳文渊工部尚书蒋家文也缓缓出列,他没有直接攻击,而是以一种忧国忧民的姿态说道:“陛下,无论真相如何,落鹰涧展现出的那种未知力量,确实令人心惊。萧总督身为边帅,保境安民自是本职,然研发、掌握此等超乎规格的杀伐利器,却未向朝廷报备,难免惹人疑窦。老臣并非怀疑萧总督忠心,只是……拥兵自重,古来为大忌。还望陛下明察,令萧无病将此等利器之来历、用途,向朝廷一一说明,以安百官之心,以固国本。”
这几人一唱一和,竟硬生生将一场证据确凿的刺杀未遂案,扭曲成了对萧无病“私藏重器”、“拥兵自重”的质疑和弹劾!
殿内不少中立官员闻言,也纷纷露出思索和担忧的神色。
毕竟,那未知的、能瞬间毁灭一支精锐刺客小队的力量,确实太过骇人。
兵部尚书宁卫国脸色铁青,出列反驳:“荒谬!遇刺反击,天经地义!岂有受害者反被质疑之理?萧总督镇守边关,有些许自保手段,何错之有?难道要引颈就戮,方能证明其忠心不成?”
然而,他的声音在柳、傅、魏三家联合营造的舆论声势面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龙椅之上,周天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的争论,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工部尚书蒋家文等人的话,虽然强词夺理,却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最深的疑虑和恐惧。
对比起来,皇子外戚们的争权夺利,尚在朝堂框架之内,他自信还能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