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工匠的招募

“谢大人!” 孙老实激动得满脸通红,身后的五个徒弟也纷纷作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人群里顿时一阵骚动,一个瘸腿的铁匠拄着拐杖走上前:“李大人,俺会打熬皂的铁锅,还会修工具,能要么?”

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也怯生生地说:“俺娘是做胭脂的,俺跟着学过研磨药材,能去药膏工坊不?”

李杰一一应允,看着眼前这些朴实的面孔,他忽然觉得,这座即将建起的工坊,不仅仅是砖石和铁器的堆砌,更是无数人用双手和心意筑起的希望。

午后的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照在新砌的灶台上,反射出温暖的光。孙老实和他的徒弟们正围着老皂工学习熬制药皂,黄连和艾草的苦涩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孙老实专注地盯着锅里翻滚的皂基,手里的搅拌杆随着老师的口令上下翻动,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小主,

外面的空地上,招募还在继续,队伍越来越长,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涌向那片充满希望的未来。李杰站在门口,望着渭水的方向,那里,一座崭新的工坊正在他的蓝图里缓缓崛起,即将奏响属于大唐的工业序曲。

负责招募的小吏匆匆跑来,手里拿着厚厚的名册:“大人,已经招了皂工二十七名、铁匠十三名、木匠十九名,杂役也招满了,还有不少人想来,怎么办?”

李杰想了想,说道:“告诉他们,工坊二期还要招人,让他们先去渭水边的工地帮忙,管吃住,每日给五十文工钱,愿意的就去。”

小吏应声而去,李杰望着远处涌动的人潮,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这些人将是扩建工坊的主力军,也是他实现技术迭代的重要力量。

渭水边的滩涂上,已经有工匠开始清理场地了。他们挥舞着锄头,将蒿草连根拔起,虽然脚下的土地还很泥泞,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干劲。张衡拿着图纸,在地上用石灰画出地基的轮廓,嘴里不停地指挥着:“这边再挖深一尺,那边垫高半尺……”

王显则带着人去联系石灰商和石料商了,他一边走一边盘算着:“石灰得要最好的,不然改良不了土壤。石料要从渭水上游运过来,那里的石头坚硬……”

刘凯坐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核对着账本,时不时抬头看看忙碌的人群,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座工坊一定能按时建成。

夕阳西下,给渭水镀上了一层金色。李杰站在滩涂边,看着眼前这一派繁忙的景象,仿佛看到了未来工坊建成后的热闹场景:水动搅拌器不停地转动,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车车药皂被运走,送往边关,为将士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青草和水汽的混合气息,这是属于新生的味道。他知道,扩建工坊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等着他去研发,更多的挑战等着他去克服,但他有信心,带着这些朴实的工匠们,一起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色渐渐降临,工地上燃起了火把,火光摇曳,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他们眼中的憧憬。

孙老实带着徒弟们在临时工坊里忙到深夜,灶台上的铁锅还冒着热气,药皂的苦涩香气混着油脂的醇厚味道,在夜风中飘出很远。一个年轻徒弟打了个哈欠,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师父,咱们都熬了三锅了,歇会儿吧?”

孙老实用布擦了擦额头的汗,目光落在锅里正在凝固的皂基上,那琥珀色的皂体里还能看到细碎的药草颗粒。“歇啥?” 他拿起木铲轻轻翻动,“李大人说了,这第一批发往边关的药皂,得咱们亲手盯着做。将士们在雪地里打仗,多一块好皂,就少受一份罪。”

旁边的石磨还在转,一个瘸腿铁匠正蹲在地上修补损坏的搅拌杆,火光映着他脸上的疤痕。他原是军中的铁匠,去年在战场上被流矢射穿了腿,退伍后只能靠打零工糊口。“老孙,” 他扬了扬手里的铁钳,“明儿我给你们打几个新的搅拌桨,比这木杆结实十倍。”

孙老实咧嘴一笑:“那敢情好!有你这手艺,咱们的活计能快不少。”

远处的滩涂工地上,杂役们还在挑土垫地基。两个农夫模样的汉子抬着满满一筐石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里,筐绳勒得肩膀通红。“大哥,你说这工坊建成了,咱们能一直干下去不?” 年轻些的汉子喘着气问,他原是关中遭了灾的农户,一路逃荒到长安,差点饿死在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