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烤肉上的粉末

尉迟恭见了,也抢过一张胡饼抹上胡椒酱,三口两口吞下肚,喉结滚动间饼屑掉了满身,抹着嘴道:“这玩意儿比肉酱还过瘾!下次出征,若能带几罐,弟兄们定能多吃两碗饭!” 他的铠甲上还沾着饼渣,却毫不在意地拍着肚子,引得众人发笑。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眼中笑意更浓,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他接过内侍递来的胡饼,指尖触到饼皮的温热,却没有立刻吃,而是举在手中对百官道:“诸位都看到了,这胡椒不仅能换战马,更能丰富我大唐百姓的餐桌。李杰能在三月之内种出此物,确有过人之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的脸庞,“至于封赏之事,容朕回宫后与三省商议,定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这话一出,李杰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平静地躬身:“臣培育胡椒,只为报效陛下,不敢求赏。” 他知道,帝王的封赏从不是随口之言,需经朝堂程序,这般说词既是谦逊,也是对规则的尊重。

百官们听了,脸上的神情各异。有人暗自点头,觉得李杰沉稳知礼;有人则盘算着如何在封赏之事上顺水推舟,卖个人情;还有人目光闪烁,显然在思索这胡椒推广背后的利益纠葛。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花白的眉毛下目光深邃:“陛下说的是,有功必赏是我大唐规矩,但此事关乎农桑新政,确需从长计议。” 他转向李杰,苍老的掌心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李大人不必急在一时,你这胡椒培育之法,才是最珍贵的功绩。” 话里既有安抚,也有提点。

“多谢长孙公教诲。” 李杰拱手回应,语气诚恳,“臣初涉农政,诸多事宜还需向各位大人请教。” 他清楚,在这朝堂漩涡中,谦逊是最好的盾牌。

日头渐高,已过巳时,禁苑里的香气依旧浓郁,只是多了几分阳光晒过的暖意。李世民又细细询问了胡椒的后续种植计划,从选地的土壤酸碱度到育苗的温度控制,从灌溉的频次到施肥的配比,李杰都一一作答,条理清晰得像照着农书念诵。连房玄龄都忍不住在旁补充:“陛下,李杰所言的梯田种植法,若能与胡椒培育结合,或许能让江南丘陵也种出高产作物,届时我大唐的耕地可增三成不止。”

“此事大有可为。” 李世民颔首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便由司农寺牵头,房玄龄从旁协助,务必在秋收前拿出具体方案。朕要让明年的朝会上,能看到各地呈报的胡椒试种成果!”

“臣遵旨!” 李杰与房玄龄齐声应道,声音在禁苑里回荡。

当李世民带着百官离开时,红毡上已落满细碎的胡椒叶和芝麻粒,像撒了层红绿相间的碎宝石。老张和小王忙着收拾残局,将剩下的胡椒酱小心地盖好,看着满地狼藉却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大人,咱们这是…… 真的成了?” 小王的声音里还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手里的抹布都差点掉在地上。

李杰望着官道上渐渐远去的仪仗,明黄色的龙旗在风中越来越小,阳光洒在他崭新的绯色官服上,映出沉稳的光泽。他拿起一串未被采摘的胡椒果,红得像团燃烧的火,果粒上的细绒毛在光线下清晰可见:“这只是开始。” 语气里没有丝毫得意,只有对未来的笃定。

风穿过临时棚,吹动着棚顶的麻布,发出哗哗的声响,像谁在低声诉说。远处的长安城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隐约可闻。李杰知道,那里有更广阔的舞台在等着他 —— 贞观犁的图纸还在脑海里静静躺着,香皂的配方已在系统中闪烁着微光,而这小小的胡椒,不过是他叩开大唐盛世的第一块敲门砖。

禁苑的土地上,焦黑的藤蔓间已冒出嫩绿的新芽,鹅黄色的芽尖顶着露珠,带着劫后余生的韧性。就像他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终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老张蹲在地里,用手指轻轻碰了碰新芽,抬头对李杰笑道:“大人您看,这藤子还活着呢,明年定能结得更多。”

李杰点点头,目光望向更远的田野。那里,有无数的可能性在等待着被唤醒。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