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第一个出列附和:“陛下,李少卿所言极是。南方多山地丘陵,确实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五谷,但种胡椒却再好不过。这样一来,既能让南方百姓增收,又能为朝廷增加赋税,可谓一举两得啊!”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愿意亲自前往洛阳,监督胡椒工坊的建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不浪费朝廷一分钱。”
户部尚书戴胄也紧随其后:“臣附议!洛阳、扬州地处运河枢纽,交通便利,便于胡椒的运输和销售。户部愿意再拨十五万贯经费,支持胡椒工坊的建设,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其他保守派官员见状,也纷纷表示支持。他们心里清楚,如今胡椒产业带来的利益有目共睹,在洛阳、扬州建工坊,不仅能扩大产业规模,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有利无害的好事。
李世民看着阶下群臣踊跃支持的场面,龙颜大悦,当即拍板:“准奏!就由司农寺牵头,户部、工部协办,三个月内务必把洛阳、扬州的胡椒工坊建起来!萧爱卿愿意前往洛阳监督,朕心甚慰,就依你所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陛下!” 萧瑀和李杰齐声应道。
退朝后,李杰回到司农寺,立刻召集手下官员,商议在洛阳、扬州建胡椒工坊的具体事宜。“洛阳和扬州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也有差异,我们要根据两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 李杰指着地图上的洛阳和扬州,对众人说道,“洛阳靠近关中,交通便利,我们可以把那里的工坊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扬州地处江南,水资源丰富,适合胡椒的深加工,我们可以在那里重点发展胡椒制品,比如胡椒油、胡椒酱等。”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李杰的想法。老李在一旁补充道:“大人,建工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得尽快派人去洛阳和扬州选址、招工,还要联系当地的官员,争取他们的支持。”
“说得对。” 李杰说道,“老张,你经验丰富,就辛苦你一趟,带人去洛阳负责工坊的建设事宜;老王,你对南方的气候和土壤比较了解,就由你带队去扬州。你们要尽快拿出详细的方案,遇到问题及时汇报。”
“是,大人!” 老张和老王齐声领命。
随后,李杰又让人去户部领取经费,去工部领取所需的铁器和建材。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萧瑀也没有闲着,他回到府中,收拾好行囊,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几个亲信和工匠,前往洛阳。到达洛阳后,他立刻召见了当地的官员,向他们传达了朝廷的旨意,并与他们一起勘察地形,选择工坊的地址。
经过几天的考察,萧瑀最终把洛阳胡椒工坊的地址选在了洛水之畔的一片空地上。这里离运河很近,便于运输物资,而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胡椒的种植。选定地址后,萧瑀立刻组织工匠们开始施工,他每天都亲自到工地上监督,检查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
在扬州,老王也顺利地完成了选址工作。他把工坊建在了瘦西湖边,这里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胡椒的深加工。老王还联系了当地的农户,向他们宣传种植胡椒的好处,并免费提供胡椒种子和种植技术,鼓励他们种植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