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牛颤抖着双手接过请帖和布包,布包入手沉甸甸的,还能闻到里面散发出来的淡淡胡椒香,那香气钻进鼻孔,让他精神一振。请帖是用上好的红纸做的,纸张厚实光滑,上面用毛笔写着工整的字迹,笔力遒劲,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写的,邀请他三日后卯时到城外试验田观看试犁。
差役又交代了几句关于试犁的时间和地点,便转身离开了。张三牛捧着请帖和胡椒,站在门口愣了半天,像被钉在了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晨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他才回过神来。
王氏走过来,好奇地问:“当家的,这是啥呀?看你傻愣愣的。” 她的眼睛一直盯着那个布包,猜测着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是李大人的请帖,让我去看试犁。” 张三牛喃喃地说,声音里带着几分茫然。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两小包胡椒,用油纸仔细地包着,油纸的边缘还细心地折了起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王氏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我的天,真是胡椒!这么多,够咱们吃好几年了!李大人真是太客气了。”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小包胡椒,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张三牛却没那么高兴,他拿着请帖,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他想起了上次的事,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那是几个月前,李大人让他试用新改良的犁,说是能省力不少。他当时心里也很高兴,觉得李大人是真心为百姓着想。可没想到,那犁刚用了不到半天,犁辕就断了,不仅耽误了耕作,还让他心里很过意不去,总觉得是自己没用好,辜负了李大人的信任。
“咋了?不高兴?” 王氏看出了他的心思,收起笑容,关切地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三牛叹了口气,走到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这石凳是他年轻时亲手凿的,上面已经被磨得光滑圆润,带着岁月的痕迹。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请帖的边缘,红纸的边缘有些粗糙,硌得他的手指有些发痒。“我在想,上次那犁辕断了,这次李大人又搞出新犁,要是再断了,岂不是让李大人难堪?我一个老农,也帮不上啥忙,去了也是添乱。”
王氏端来一碗水,放在他面前的石桌上,碗是粗瓷的,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豁口。她柔声劝道:“当家的,你可不能这么想。李大人种胡椒救了咱村的饥荒,这份恩情咱不能忘。他请你去看试犁,是瞧得起你,觉得你懂农活,知道什么样的犁好用。再说了,真要是新犁不行,你去了还能劝劝他改回来,总比让他盲目推广要好,到时候受苦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张三牛听着老伴的话,心里稍微松动了些。他想起李大人的好,想起去年饥荒时,李大人亲自到村里指导种植胡椒。那时候李大人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和大家一起在地里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叫苦。晚上就住在村里的破庙里,和大家同吃同住,那种亲民和务实,让他打心眼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