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三成补贴的威力

李杰得知此事后,立刻从司农寺赶来改良坊。他穿着件灰色的棉袍,领口沾着点墨渍,显然是刚处理完公文。他看着长长的队伍,眉头微微皱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玉佩。“这样下去不行,商人倒卖会抬高价格,最后损害的还是农户利益。” 他对老张说,“你马上贴出告示,补充规定:每人限购两具,农户凭户籍登记,商人需凭地方官府出具的代购文书,上面要注明代购的农户姓名、数量,且数量不得超过当地农户需求的三成,确保新犁优先供应农户。”

老张连忙找来纸笔,用最快的速度写好告示,贴上坊门最显眼的位置。红纸黑字,老远就能看清。农户们看到告示,都松了口气,纷纷称赞李大人考虑周全。“还是李大人想得细!”“这下不用担心商人抢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洛阳来的商人王掌柜看到告示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身后的伙计忍不住嘟囔:“这不是断咱们财路吗?” 王掌柜却摆摆手,他捋着颔下的山羊胡,沉吟道:“俺本来想多买些回去,赚点差价,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他转头对伙计说,“不过这样也好,能让真正需要的农户用上新犁,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他决定按照规定,去洛阳府衙开具代购文书,只按实际需求采购。他让伙计去府衙打听清楚洛阳周边各县的农户数量和所需新犁的大致数目,然后根据这个数字来确定代购数量,确保不多买一具,以免占用农户的份额。

扬州来的商人李老板也很快做出了决定。他原本打算大量采购新犁运回扬州,再高价卖给当地农户,赚取丰厚的差价。但看到告示后,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得有长远眼光。” 李老板对身边的随从说,“陛下和李大人如此重视新犁的推广,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是在这时候投机倒把,不仅会惹来麻烦,还会坏了自己的名声,以后生意也不好做了。” 他随即让人准备材料,去扬州府衙申请代购文书,打算老老实实地为扬州的农户代购新犁,只收取合理的手续费。

其他地方来的商人见状,也纷纷效仿。他们意识到,在朝廷如此严厉的规定和大力推广新犁的背景下,想靠倒卖新犁发财是行不通的,不如遵守规定,安安分分地做些正当生意。于是,改良坊外的商人队伍虽然依旧存在,但秩序井然了许多,他们都在按规定准备相关文书,等待购买新犁。

改良坊内,工匠们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周铁蛋作为工匠头目,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组织大家开工,晚上要等到最后一炉铁水冷却才能休息。他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茧子,有的地方还被火星烫出了水泡,但他毫不在意。“咱们加把劲,多造些新犁,让农户们都能及时用上。” 周铁蛋鼓励着大家,“想想看,等明年秋收,农户们因为用了咱们造的新犁多打了粮食,那该多高兴啊!”

工匠们听了,干劲更足了。熔炉里的火越烧越旺,铁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像一条条奔腾的火龙。大锤落下的声音此起彼伏,“叮叮当当” 的,仿佛在演奏一曲欢快的劳动赞歌。新犁的零部件在他们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型,然后被组装在一起,变成一具具崭新的贞观犁,整齐地摆放在坊内,等待着被农户们领走。

李杰在改良坊里巡视着,看到这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一个正在打磨犁铧的年轻工匠身边,问道:“小伙子,累不累?”

年轻工匠抬起头,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回李大人,不累!一想到这些新犁能帮农户们多打粮食,俺就浑身是劲!”

李杰点点头,又叮嘱道:“一定要把好质量关,每一具新犁都要仔细检查,不能有半点马虎。这不仅关系到农户的收成,也关系到朝廷推广新犁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