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匠们听得入了迷,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看向流水线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和自信,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个叫狗蛋的小伙,一开始还因为记不住工序而愁眉苦脸,走了三圈下来,也渐渐露出了笑容,手里的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
另一边,李杰正在工坊的角落里忙着一件重要的事。他觉得光靠口头讲解还不够,新工匠们大多文化不高,死记硬背很难记住那么多工序要点。得有个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东西,让他们能随时翻看,牢记于心。他想起了现代工厂里的操作口诀,于是结合香皂制作的各道工序,开始琢磨着编一段三字经。
他拿起毛笔,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奋笔疾书。宣纸是上好的生宣,吸墨性极好,他的笔锋刚劲有力,带着一股洒脱的气势。不一会儿,几行字就写好了:“熬要沸,火不熄;拌要匀,手不停;模要净,无纤尘;包要稳,不损形。” 每一句都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把各道工序的关键要点都概括了进去,既好记又实用。
写完后,他让人找来一块平整的梨木板,木板足有一人高、三尺宽,用砂纸打磨得光滑细腻。然后让写字最好的老工匠,把这《工坊三字经》用大字抄在木板上,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笔画清晰。抄好后,又让人涂上两层清漆,让字迹更加醒目耐用,还能防水防潮。
一切准备就绪,几个壮汉小心翼翼地把木板抬起来,挂在流水线最显眼的地方 —— 正对着工匠们干活的位置,只要抬头就能看见,像一块指引方向的路标。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开工前,老张就站在了木板前,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比平时更洪亮了些:“都过来,跟我念《工坊三字经》!”
新工匠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围了过来,老工匠们也好奇地凑了过来,想看看这新鲜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门道。大家围成一个圈,目光都集中在那块木板上,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
“熬要沸,火不熄!” 老张率先大声念道,他的声音洪亮得震得工坊的窗户纸都 “嗡嗡” 发颤,仿佛要把这几个字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熬要沸,火不熄!” 工匠们齐声跟读,声音虽然参差不齐,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还带着点跑调,但都充满了干劲,像一首充满力量的歌谣。
“拌要匀,手不停!”
“拌要匀,手不停!”
“模要净,无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