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又摇着折扇,慢悠悠地混入了人群中,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瞬间消失不见。他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百姓的反应,看到他们脸上的疑虑和不安,心里暗暗得意。
老妇依旧在那里哼唱着,拐杖在青石板上轻轻点着,发出 “笃笃” 的声音,仿佛在为自己的歌谣打节拍。她的声音像一根细小的毒刺,悄无声息地扎进每个听到的人心里,让原本热闹的皂坊门口,多了一丝诡异而压抑的气氛。
排队的百姓们虽然还在等着买香皂,但彼此之间的交谈明显减少了,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眼神里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这歌谣到底是谁编的啊?听起来怪怪的。”
“谁知道呢?不过这‘李家郎’指的是谁啊?难道是……” 一个人话说到一半,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还有那‘太子位,不久长’,这可不是随便能说的,要是被官府听到了,可是要杀头的!”
“是啊,太吓人了,咱们还是少说两句吧,免得惹祸上身。”
一个刚从外地来长安求学的书生,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箱,恰好路过皂坊门口。他听到这些诡异的歌谣和百姓们的议论,心里充满了好奇。他拉住旁边一个看起来比较和善的老者,拱手问道:“这位老丈,晚辈初来长安,敢问这歌谣里唱的‘李家郎’是谁啊?怎么会比‘王’还强呢?这‘王’又是指的哪位?”
老者上下打量了书生一番,见他面生,又是一副书生打扮,便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这位公子,看你是外地来的,有所不知。这‘李家郎’说的是谁,谁也说不准,但这歌谣听着就不对劲,怕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搅动是非。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还是少打听这些事为好,小心祸从口出啊!”
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心里的疑惑更甚,但也知道老者是好意提醒,便不再追问。他背着书箱,继续往前走,心里却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决定以后一定要弄清楚这其中的缘由。
赵全混在人群中,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看到百姓们的疑虑和不安,看到书生的好奇,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猜疑和不安在百姓心中蔓延,像瘟疫一样扩散开来,让李杰和太子李承乾之间产生嫌隙,最好能斗个两败俱伤,到时候他们汉王李元昌就能坐收渔翁之利,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太阳渐渐升高,薄雾散去,阳光洒满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让这座都城变得更加热闹繁华。然而,那些诡异的歌谣,却像不散的阴云,笼罩在街头巷尾,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