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时的倒计时。
如同悬在所有参赛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冰冷,无情,精准。
正赛的第一个子主题——“开天辟地的创世诗篇”。
像一团充满了无限可能,却又难以捉摸的星云。
笼罩在每一个创作间的上方。
主直播间的镜头如同勤勉的工蜂。
在各个备受瞩目的“热门选手”与“老牌强队”之间不知疲倦地巡弋。
1号创作间,“幻影工作室”。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充满了东方古典神韵的盘古开天辟地的草图。
肌肉虬结的巨人手持着由混沌清气凝聚而成的巨斧。
背景是翻涌的原始星云与初生的日月星辰。
其美术功底依旧无可挑剔。
但却也依旧带着一丝意料之中的“匠气”与“安全”。
12号创作间来自北欧赛区的“瓦尔哈拉之子”团队。
则选择了他们最为擅长的“维京史诗”题材。
世界树的嫩芽在无尽的虚空中缓缓舒展。
奥丁的独眼在金伦加鸿沟的迷雾中冷峻凝视。
充满了史诗的厚重感但也同样缺乏一丝令人意外的“惊喜”。
其他的创作间也大都如此。
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埃及的尼罗河畔,古印度的莲花王座,玛雅的羽蛇神庙……
各种早已被人类文明所熟知,并反复演绎了无数遍的“创世神话”与“远古史诗”。
如同走马灯般在各个分屏画面上轮番上演。
虽然在“幻境”引擎的强大加持之下,它们的视觉效果都堪称“电影级别”。
但其内核却都难以摆脱人类对自身起源的,那些大同小异的充满了“自我中心主义”的美好幻想。
“看来大部分选手,都选择了比较稳妥的‘经典复刻’路线啊。”
评委席上,肯尼斯·奥尔德里奇,用他那特有的精明口吻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评价道。
“毕竟‘创世神话’这个主题,本身就带有着极强的文化壁垒和审美惯性。”
“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构建一个既能让大众理解又能完全颠覆其既有认知的全新‘创世观’……”
“其难度不亚于重新发明一种宇宙通用语言。”
他的潜台词很明显——江辰那个总是喜欢“剑走偏锋”的“异类”,这一次恐怕要玩脱了。
苏菲亚·陈博士,则从技术的角度补充道:
“而且从目前大部分团队提交的初步‘概念框架’来看。”
“他们似乎都更侧重于,利用‘幻境’引擎成熟的‘神话生物模板库’和‘史诗场景一键生成’功能来进行快速构建。”
“这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证作品的‘完成度’和‘视觉效果下限’。”
“但也同样限制了其在原创性和技术探索性上的上限。”
她的言下之意是这些“取巧”的团队,恐怕很难再现江辰海选时那种“技惊四座”的“神级操作”。
伊莎贝尔·莫罗女士在经历了海选赛那“三观尽碎”的“精神洗礼”之后。
此刻看向这些“中规中矩”的创世神话,眼神中反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索然无味”。
仿佛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旅人,在见识了宇宙深渊的无尽黑暗与真实恐怖之后。
再也无法对那些人类用来自我安慰的,廉价的“光明”与“希望”产生任何发自内心的,感动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