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生理的。”组织部长接口,语气沉重,“心理的创伤,自我认同的障碍,尤其…是那份来自最高层的‘荣誉’压力…依然像悬在头顶的巨石。他现在能发声了,能交流了,那份‘特等功臣’的申报文件…我们该怎么处理?还按方书记之前的决定…无限期暂停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方同舟身上。文件带来的沉重枷锁,并未因王磊的些许好转而减轻分毫。
方同舟沉默着。布满皱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回响。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会议室的墙壁,看到了病床上那个努力吞咽温水、在模糊光影中挣扎着确认方向的年轻人。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
“暂停。继续暂停。”
“他现在刚刚能发出一点声音,能表达最基本的需求。就像一棵被雷劈焦的老树,好不容易从死灰里冒出一星半点绿芽,脆弱得经不起任何风雨。那份‘荣誉’,对他而言,不是阳光雨露,是足以压垮这嫩芽的巨石!”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呵护这点绿芽,让它有喘息的空间,有生长的力量。是全力保障他的医疗康复,是让他重新学习‘看’,学习‘说’,学习…重新接受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这个过程,容不得半点外界的、额外的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环视众人,眼神锐利如刀:
“关于王磊同志的一切荣誉申报和待遇落实,在获得他本人清晰、稳定、自愿的同意之前,继续无限期暂停!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他透露或施加影响!这是死命令!谁碰这条红线,我拿谁是问!”
“宣传口,”方同舟的目光转向宣传部长,“关于王磊同志的报道,必须严格把控!现阶段,只强调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英雄医疗康复的决心和行动!淡化甚至避免使用‘特等功臣’‘国家级英雄’等具体荣誉称谓!要突出‘关怀’‘保障’‘康复’,而不是‘荣誉’‘表彰’!引导舆论关注点,放在长山重建的成果上!王磊同志用命换来的,是长山的天亮!不是他个人的光环!”
“明白!”宣传部长重重点头,深知其中分寸。
“另外,”方同舟的声音带着更深的沉重,“联系首都和沪上最好的心理创伤康复和语言功能重建中心。组成联合专家组,尽快拿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康复方案。生理和心理,必须同步进行。费用…从我的书记专项经费里优先划拨,不够的,市委想办法。”
会议结束。阳光似乎更明亮了一些,但每个人心头那副名为“守护”的担子,却更加沉重了。守护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更是一个在废墟中艰难重建的灵魂。
特殊加护病房。
阳光的暖意似乎更浓了些,温柔地包裹着病床。王磊覆盖在眼盾下的右眼,眼睑维持着那条窄缝。浑浊的眼球缓慢地转动着,似乎在努力适应着这个失焦的世界。护士刚刚为他进行了一次极其痛苦的口腔清洁和声带雾化,此刻他正疲惫地喘息着。
方同舟坐在床边,布满老年斑的手依旧包裹着王磊那只传递着微弱回应力道的手。他不再急于说话,只是静静地陪伴着,如同守护着黑暗森林中一缕微弱的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