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王哥!咱们厂里上报纸了!多亏了你啊!”
卫忠欣喜之余递给王建国一份:“王哥,您拿回办公室慢慢看,省的你跑一趟收发室、阅览室了。”
那年头,报纸的投递很有讲究。
普通的四九城民众要订阅报纸,就得去邮局窗口办理业务,登记好大院住址之后,邮递员就能每天天不亮的早晨就来投递报纸,有信箱的会专门放到信箱里,没有信箱的则是透过底下的门缝塞进去。
至于工厂的报纸,则会有专门报车队伍,邮递员会骑上二八大杠,载着重重的邮包送进工厂门口的收发室,再由厂里的工人搬到阅览室。
“成,那多谢你了。”
接过报纸的王建国挥挥手,表示感谢。
回到办公室后,赫然发现自己的桌上还有一份报纸。
“诶!王科长,我还说帮您拿份报纸过来看,没想到您已经有了。”马福微笑着进门,手里拿了润滑油,给办公室内的挂钟上了上发条,校准时间。
“赶巧而已。”
说罢,王建国这才得以上下摊开报纸,仔细阅读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上下摊开,而不是后世的左右摊开报纸?道理也很简单。
当时的报纸就是这么排版设计的,基于当时国内的民众阅读习惯,报纸都是用繁体字,自上而下,从左至右,竖版的形式排列。
报纸的上方居中位置,正是《京城日报》四个毛笔大字,据说还是亲爱的毛爷爷书写的……
剩下的版面则是会分区块,分区域,在头部的位置刊登最重要新闻,大部分的新闻都是国际新闻和外事报道,彰显当时国内民众对外事交往的深度关切;背面底下的边角则是刊登些其他新闻,如寻人启事、寻物启事等等,更加贴近平常老百姓。
虽然用的都是繁体字,但是为了订阅报纸的工农兵大众们能够读懂,编辑部花了许多心思放在排版上。
王建国刚摊开报纸,就看到作为优胜单位的京城肉联厂被授予‘增产模范’的锦旗名头,同时周日的表彰大会上,还会给取胜的王建国和刘大虎两位工匠颁发奖章,并且获得“高级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