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春分日忆尘院叙旧,伪亲渐获东宫信

一、春分暖意,忆尘院的“归乡”温情

春分日的东宫已透着暖意,忆尘院的梨树枝头缀满白蕊,院内的石桌、竹椅,甚至墙角的那株老桂树,都按当年将军府的模样复刻得丝毫不差。“叶靖”(复刻威远将军容貌的傀儡)正坐在石桌前,手中摩挲着一本泛黄的《兵法》——那是叶尘特意从国库中取出的旧物,真正的叶靖生前最爱的兵书。

“父亲,”“叶云”(复刻叶尘大哥容貌的傀儡)端着一壶热茶走来,将茶盏放在石桌上,语气自然得如同从未离开过,“这院子的布置,和当年将军府一模一样,陛下有心了。”

“叶靖”抬起头,眼中闪过“欣慰”的神色,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批注——那是真正的叶靖留下的字迹,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尘儿心里一直记着将军府,这些年,苦了他了。”

两人说话间,苏瑶提着食盒走进院来,刚到门口就笑着开口:“父亲,云哥哥,今日春分,我炖了些鸡汤,还做了云哥哥最爱吃的枣泥糕,过来看看你们。”

“叶云”立刻起身迎上前,脸上带着热络的笑容,语气带着回忆的温柔:“弟妹有心了,当年你做的枣泥糕,我能一次吃三块。记得成婚那日,你还说以后天天做给我吃,可惜……”

他的话没说完,却恰到好处地流露出遗憾,眼底那丝“伤感”连苏瑶都险些信以为真。苏瑶将食盒放在石桌上,一一盛出食物,目光扫过“叶靖”与“叶云”——他们的动作、神态,甚至说话的语气停顿,都与记忆中的亲人毫无二致,连最细微的习惯都被完美复刻:“叶靖”喝茶时会先吹三下,“叶云”拿糕点时会用拇指与食指捏着边缘,这些只有将军府至亲才知道的细节,竟没有一丝偏差。

二、旧事闲谈,无懈可击的“过往”

“父亲,”苏瑶递过一碗鸡汤给“叶靖”,语气带着随意的闲聊,“还记得当年您教尘儿骑马吗?尘儿小时候怕摔,您就牵着马绳走了一下午,直到他敢自己骑才罢休。后来尘儿登基,还常说,您教他的不仅是骑马,更是‘稳’——做帝王,要像骑马一样,稳住心神,才能稳住江山。”

“叶靖”接过鸡汤,眼中闪过“温情”的笑意,语气带着感慨:“尘儿从小就聪慧,就是性子太急。当年教他骑马,我就说过,‘稳’不是慢,是沉得住气。如今他推行新政,处处想着百姓,倒是真的懂了‘稳’的道理。”

这番话既符合“父亲”的身份,又暗合叶尘的行事风格,苏瑶心中的疑虑又淡了几分。她转向“叶云”,语气带着玩笑:“云哥哥,当年你总爱捉弄尘儿,把他的兵玩偶藏起来,害他哭了一下午。后来你被父亲罚抄《兵法》,还是我帮你抄了一半,你才逃过一劫。”

“叶云”哈哈笑了起来,语气带着歉意:“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总觉得尘儿小,爱逗他玩。后来去了漠北,夜里想起这事,还后悔没好好疼他。”他顿了顿,话锋自然转向新政,“对了,弟妹,如今新政推行得如何?流民安置点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吗?”

“都安顿好了。”苏瑶没有隐瞒,语气带着欣慰,“陛下让婉清妹妹负责漕运,粮草供应充足;郑蓉妹妹在太医院药田种了阳心草,能治风寒,流民中的老人孩子都喝上了汤药;若雪妹妹编了《新政通俗读本》,百姓都能看懂陛下的心意。”

“叶靖”的眼中闪过“赞许”的神色,语气带着认同:“尘儿做得好。当年我在漠北,最忧心的就是百姓流离失所。如今他能安定流民,整顿吏治,比我当年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