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又把妈妈织的小方巾送给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摩挲着方巾,叹了口气:“这布料摸着真亲切,像我老伴当年织的围巾。”林晓笑着说:“它里面藏着妈妈的爱,现在也陪着您啦。”
那天下午,林晓在养老院待了很久,给老人们讲每块布料的“情绪”,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离开时,一位老奶奶拉着她的手:“小姑娘,谢谢你,这些布好像都活过来了,带着劲儿呢!”
林晓回到工坊,看着墙上泛着光的布料,嘴角扬起了笑容。她走到苏晴身边,递给他一块小小的棉布方巾,方巾上绣着一个小太阳,泛着淡淡的粉色光:“这是我选的‘开心布’,送给你,谢谢你让我的能力,也能帮到人。”
苏晴接过方巾,心里暖暖的——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一个异禀案例,也是微光照亮人间的开始。
二、鸟语的秘密:陈树的“山野信号”,村庄的“小帮手”
负责“小众天赋群体”组的柳若雪、郑蓉和吴磊,在城郊的陈家村找到了第二个目标——陈树。陈家村坐落在山脚下,村里的人大多靠种果树和采药为生。陈树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槐树,他正蹲在树下,对着枝头的麻雀小声说着什么,看到柳若雪他们,赶紧站起来,手藏在身后,有些局促。
“你就是陈树吧?”柳若雪笑着走过去,“我们听说你很懂鸟叫,想来问问你,山上的麻雀,是不是经常在早上叫得特别欢?”
陈树愣了一下,点点头:“它们是在说‘天亮啦,该起床干活啦’!有时候它们会叫得很急,是说‘前面有蛇,小心点’!”
旁边的村民听到了,忍不住笑了:“这孩子又在说胡话了,鸟哪会说这些?”陈树的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说话。
郑蓉瞪了那个村民一眼,蹲下来看着陈树:“我们相信你。上次我们去山里,听到乌鸦叫得很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能帮我们解释解释吗?”
小主,
陈树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乌鸦叫得凶,是说‘前面有危险,别过去’!要是叫得慢,就是说‘这里有食物’!”
为了验证陈树的话,柳若雪和郑蓉决定带着他去山里看看。吴磊悄悄在陈树的耳朵上注入了一道仙力——这样一来,陈树能更清晰地听懂鸟类的叫声,还能把鸟的“话”转换成简单的文字,显示在他手里的小本子上。
几人刚走进山里,就听到枝头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陈树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低头看了看小本子,上面出现了一行字:“左边坡上有野草莓,很甜!”他兴奋地指着左边的山坡:“麻雀说那里有野草莓!”
几人跟着陈树走到左边的山坡,果然看到一片野草莓,红通通的,看着就很甜。柳若雪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笑着说:“真甜!陈树,你太厉害了!”
陈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脚步也轻快了不少。走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乌鸦“呱呱”地叫着,声音很急促。陈树赶紧停下脚步,小本子上出现了一行字:“前面有蛇,在石头下面!”他拉住柳若雪的手:“别往前走!前面石头下面有蛇!”
柳若雪赶紧停下,让吴磊去前面看看。吴磊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果然看到一块石头下面盘着一条小蛇,他赶紧把蛇赶走了。“太危险了!要是没有陈树,我们说不定就踩上去了!”郑蓉拍着胸口说。
村里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惊讶。陈树的爸爸摸着他的头,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笑你傻,没想到你这本事这么有用!”
柳若雪趁机说:“陈树的能力不是傻,是难得的天赋。我们可以帮你在村里建一个‘山野鸟语站’,你每天听鸟类的叫声,把它们的‘提醒’告诉村民,比如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野果,哪里的果树该浇水了,这样就能帮到大家了。”
陈树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也能帮村里干活了?”
“当然能!”郑蓉笑着说,“你是村里的‘小帮手’呀!”
接下来的几天,柳若雪和郑蓉忙着在村里建“山野鸟语站”,吴磊则留在陈树身边,用仙力完善他的“鸟语翻译”能力——现在,陈树不仅能听懂麻雀和乌鸦的叫声,还能听懂燕子、布谷鸟的叫声:燕子叫是说“要下雨了,赶紧收衣服”;布谷鸟叫是说“该种庄稼了”。
一周后,“山野鸟语站”建成了。鸟语站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旁边立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每日鸟语提醒”。陈树每天早上都会去槐树下听鸟叫,然后把鸟的“提醒”写在木板上。
有一天,陈树听到燕子叫得很急,小本子上出现了“下午有大雨”的字样。他赶紧把这件事写在木板上,还挨家挨户地告诉村民。村民们半信半疑,但还是提前把晒在外面的粮食收了起来。下午果然下了一场大雨,村民们看着自家干爽的粮食,都对陈树竖起了大拇指:“陈树,你真厉害!多亏了你,我们的粮食才没被淋湿!”
还有一次,村里的李叔叔去山里采药,陈树听到乌鸦叫着“前面有陷阱”,赶紧跑去告诉李叔叔。李叔叔赶到山里,果然看到前面有一个猎人挖的陷阱,吓得一身冷汗:“谢谢你,陈树,你救了我一命!”
渐渐地,村里的人都相信了陈树的能力,再也没人笑他“傻”了。每天早上,都会有村民来鸟语站看“每日提醒”,陈树也成了村里的“小名人”。他蹲在槐树下,听着枝头的鸟叫,脸上的笑容比山里的野草莓还甜。
柳若雪看着陈树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二个异禀案例,也是小众天赋发光的开始。
三、记忆的拼图:张爷爷的“旧时光”,老巷的“新热闹”
负责“特殊记忆群体”组的叶尘、吴莲和苏瑶,在老城区的张家巷找到了第三个目标——张爷爷。张家巷是一条百年老巷,两旁的老房子爬满了藤蔓,巷口的老槐树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张爷爷就住在巷尾的一间老房子里,院子里种着几盆月季,他正坐在藤椅上,手里摩挲着一个旧茶壶,嘴里念叨着:“当年你爹总在这槐树下下棋,输了就赖棋,说棋盘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