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高原两战之后,“空桑会”的行动愈发诡秘。郑蓉从一段被反复加密的“地脉文”残片中,破解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坐标——南海深处,一处名为“海眼”的海底深渊。
古籍记载,“海眼”是地脉与水脉的交汇口,也是通往“水府”的门户。一旦被触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掀起滔天巨浪。
叶尘九人不敢耽搁,立即南下。
1. 集结南海
他们的座驾是一艘改装过的海洋考察船,船身喷涂着普通海洋研究所的标识。甲板上,各种仪器被固定得严丝合缝,九人的表情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凝重。
“这片海域,很不对劲。”郑蓉站在雷达屏幕前,眉头紧锁。
“怎么说?”苏晴问道。
“磁异常、重力异常、声速剖面也在跳。”郑蓉调出一组组数据,“像是有人在下面搭了个巨大的‘空腔’。”
“海眼。”柳若璃的目光望向远方,“我们到了。”
2. 诡异的雾墙
午后,海面上突然起了一层奇怪的雾。这雾不是常见的海雾,它更像是一道垂直的“墙”,将天空与海面分割开来。
“光学异常。”郑蓉迅速分析,“雾墙里有大量微小气泡,可能是从海底上升的。”
“是人为的。”叶尘判断,“他们在屏蔽这片海域。”
雾墙的另一侧,几艘挂着“瀚衫—文旅”旗号的勘探船若隐若现。它们以一种奇怪的几何队形排列,之间拖着长长的电缆,电缆末端是一个个浮标。
“他们在布‘海脉阵’。”柳若璃看着队形,神色凝重,“用浮标作为节点,通过低频声波同步。”
“看来,银面想把战场从陆地搬到海里。”叶尘沉声说道。
3. 第一接触
为避免打草惊蛇,叶尘九人决定先进行隐蔽侦察。
苏瑶、吴莲和沈清薇换上潜水服,携带特制的声学干扰器和微型推进器,悄悄潜入雾墙之下。
“能见度很低。”苏瑶在通讯频道里低声说,“下面有很强的低频噪音。”
“小心,别被他们的声呐扫到。”郑蓉提醒。
不久,她们在水下约一百五十米处,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石门,半掩在海床的沉积物中。门上刻满了与“地脉文”同源但又有区别的古老符号。
“这是‘水府文’。”柳若璃看着回传的图像,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传说中的‘水府’,真的存在!”
石门的中央,有一个凹槽,形状与“天心印”极为相似。
“看来,要打开它,需要‘天心印’。”叶尘若有所思。
4. 风暴前兆
就在大家研究石门时,海面上风云突变。原本晴朗的天空迅速被厚重的乌云覆盖,风力骤增,浪高超过了五米。
“不好!”郑蓉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急促响起,“‘瀚衫—文旅’的船队开始收网了!他们在同步低频,可能会诱发海眼!”
“上浮!”叶尘当机立断。
几乎在同一时刻,银面的声音通过水下声学系统传来,冰冷而嘲弄:“欢迎来到‘海眼’。你们以为,能阻止我第三次吗?”
巨大的石门在海水中缓缓开启,露出一条通往未知深处的幽暗通道。
风暴骤起,浪如山高。叶尘九人站在甲板上,望着翻腾的海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走吧。”叶尘深吸一口气,“去会会这位老朋友。”
风暴骤起,浪如山高。
“所有人,准备下潜!”叶尘当机立断。
九人迅速换上潜水服,带上特制的呼吸器、声学导航器和耐压背包。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水府’入口。”叶尘在通讯频道里沉声叮嘱,“不要恋战,保持队形。”
“明白!”
潜入海眼
下潜开始。
- 水面:浪高超过五米,海况极其恶劣。
- 五十米:四周一片昏暗,低频噪音像无形的巨手,挤压着耳膜。
- 一百米:能见度不足十米,只有发光生物在黑暗中留下点点微光。
“前面就是石门。”苏瑶提醒道。
巨大的石门在海水中缓缓开启,门内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甬道。甬道的墙壁上,刻满了“水府文”的符号,在水下探照灯的照射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注意,这里的水流有吸力。”吴莲提醒,“像是通往更深的地方。”
“跟着水流走。”叶尘做出判断。
水下迷宫
甬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水下大厅。大厅的四周,有八条一模一样的通道向外辐射,如同迷宫。
“这是‘水府’的第一道考验——‘八水归藏’。”柳若璃看着墙上的符号解释道,“只有找到正确的水道,才能到达‘水府’中枢。”
“如何判断?”苏晴问道。
“看符号的指向,还有水流的微差。”柳若璃指着一处符号,“这个符号代表‘归’,指向的应该是主通道。”
“郑蓉,能通过声学判断吗?”叶尘问道。
“可以试试。”郑蓉打开声学探测,“左侧第三条通道的回波最干净,像是直达某个巨大的空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走左侧第三条。”叶尘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