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的目光,如潮水般涌向同一个焦点。
御史中丞,刘伯温。
他今日穿了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身形清瘦,却站得笔直。
如同一柄刚刚出鞘,锋芒毕露的利剑。
看到是他,不少官员的眼中都闪过一丝了然。
“刘大人这是要弹劾那‘天灯载人’的怪事了。”
“此等怪力乱神之物,有违圣人教诲,以刘大人的风骨,必会出言匡正。”
“不错,陛下定是被奸佞小人蒙蔽了圣听。”
角落里,窃窃私语声如蚊蝇般嗡嗡作响,又在下一瞬迅速湮没于死寂。
龙椅之上,朱元璋微微眯起了那双深邃的眼睛。
刘基?
他有些吃惊,实在也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会是刘伯温。
难道……连他,也觉得李去疾是妖人?
一股难以言喻的失望与烦躁,瞬间涌上心头。
但他面上没有表露分毫,声音沉稳如山。
“刘爱卿,有何事要奏?”
刘伯温躬身一拜,声线平稳,却字字清晰地传遍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臣,弹劾部分官员,妖言惑众,诋毁国之功臣!”
轰!
此言一出,整个奉天殿仿佛被一道无形的惊雷劈中。
所有人都懵了。
每一个字他们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却让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
弹劾?
弹劾的不是那劳什子“天灯”,而是非议“天灯”的人?
这算什么罪名?
诋毁功臣?那“仙人”何时成了功臣?
朱元璋原本靠在龙椅上的身子,猛地坐直,眼底的寒意瞬间被一抹刺破云霄的锐利取代!
好!
好你个刘基!
咱就知道,你这把最锋利的刀,绝不会让咱失望!
他强压住心头的激动,语气却重了几分。
“哦?”
“妖言惑众?诋毁功臣?”
“具体说来听听。”
刘伯温缓缓直起身,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了一卷早已备好的奏折,双手呈上。
“陛下,‘火囊云霄辇’,乃利国利民之壮举,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俯瞰山河之神器!”
“然,近日应天府内,却有流言四起。”
“称此物为‘不祥’,称献上此物之人为‘妖人’。”
刘伯温的声音陡然拔高,透出森然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