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原本的活别想丢,新的活别想跑

奉天殿。

朱元璋拿着炭笔批改着奏折。

桌案旁边,铺着一张白纸,笔墨俱全,可纸上却空无一字。

三天前,他原本想将那《皇明祖训》的纲要写下来,用朱家铁律将大明的未来钉死。

可是,三天时间,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他的脑子里,像是有两个世界在打仗。

一个,是他熟悉的,用刀枪和规矩圈起来的田地。

在这片田里,他就是天,他规定了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一切都必须按照他的意志,安安稳稳,直到千秋万代。这是他用尸山血海换来的安稳,是他认为对子孙后代最大的负责。

另一个,是李去疾口中那个活过来的世界。

人心像野草,被利益的春雨一浇,就会疯狂生长。百姓、工匠,甚至官员,都像上了发条的野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跑、撕咬、攀爬。那个世界充满了让他心惊胆战的变数,却也……散发着一股让他无法忽视的,蓬勃到骇人的生命力。

他怕。

怕那股力量一旦失控,会把他辛辛苦苦垒起来的江山,冲得七零八落。

他烦。

烦自己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冒出李去疾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和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

“皇上。”

门外,传来内侍压抑着颤抖的声音。

朱元璋眼皮动了动,没有出声。

“翰林学士承旨,宋濂宋大人,在宫门外求见。”

宋濂?

朱元璋的眉头猛地一跳,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炭笔放到一旁。

他也去了江宁,他也听了那番“大逆不道”的言论。这三天,朱元璋在煎熬,他想必也在煎熬。

朱元璋很想知道,这位被他倚为儒臣之首,一生信奉孔孟之道的大学士,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是会痛哭流涕地向自己请罪,说自己误信了妖言,还是会义正辞严地请求自己下旨,将那妖言惑众的李去疾抓起来?

无论是哪一种,似乎都能让他心里好受一些。

至少,能证明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觉得李去疾那套东西是疯话。

“让他进来。”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得像是从生锈的铁器里挤出来的。

书房的门被推开,又缓缓关上。

宋濂走了进来,站定在书案前三步之遥。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如炬,死死地盯住了他。

只一眼,朱元璋的心就往下一沉。

不对劲。

眼前的宋濂,不对劲。

没有他预想中的惶恐、挣扎、或是愤怒。

恰恰相反,这个老臣像是把一身的疲惫和暮气都丢掉,整个人站得笔直,如渊渟岳峙。

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温和与恭顺的眼睛里,此刻竟是一片澄澈,亮得惊人,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体内燃烧,将所有的杂质都烧尽了。

那是一种……找到了“道”的眼神。

朱元璋见过这种眼神。在他麾下那些九死一生,最终创立不世之功的将军眼中见过。在他自己照镜子时,也曾见过。

可这眼神出现在宋濂身上,就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让他心慌。

“宋先生,”朱元璋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透着沉甸甸的压力,“你闭门三日,今日见咱,所为何事?”

宋濂躬身,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