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工坊建造,新员工训练

江宁县,琉璃工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味道。

是新翻的泥土气息,混合着木料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煤石腥气。

李去疾最近过得异常充实。

他站在一处厂房内,面前摆着一个巨大的铜铁造物。

锅炉,活塞,连杆,飞轮。

每一个零件都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充满了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暴力美学。

蒸汽机。

经过反复的调试,这台简陋却划时代的机器,终于能够稳定地运转。

“呼……”

伴随着阀门开启的轻响,一股白色的蒸汽喷薄而出,带着灼人的热量。

沉重的飞轮开始缓缓转动,然后越来越快,带动着整部机器发出富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

声音有些大,震动也有些剧烈。

能量转化效率比当初计算出来的数据要差上不少。

但,够用了。

李去疾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有了这东西,加上琉璃工坊之前的水力鼓风机,能让工坊在不增加人数的情况下,产能提升好几个层次。

更高的炉温,更高的效率,更高的产量。

马大叔准备今年冬天搞一大批“温室大棚”,已经预定了大量玻璃板,没这台蒸汽机,产量还真不一定跟得上。

当然,炉温要高,除了足够空气,还需要优质燃料。

他的目光越过这台蒸汽机,望向远处另一片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

那里,将建造一座全新的炼焦工坊。

之前,他只是用偶尔干馏一些煤炭,提炼焦炭和煤气加热琉璃工坊的炉子,顺便收集一些焦油沥青氨肥。

产量小,不成规模。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二弟朱标带回来的消息,明确指向了一点——朝廷,或者说那位洪武大帝,对煤炭这种新能源,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

而且将来朝廷使用新的炼钢技术,也一定会消耗大量焦煤。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趁着煤炭还未被官府垄断经营,他必须抢占先机。

哪怕将来真的收归官营,有马大叔这层关系在,朝廷直接强抢的可能性也不大,更有可能是以一个好价钱收购。

怎么算,都不亏。

“公子,新招的工人都到齐了,等您今天的训话。”

锦鱼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去疾收回思绪,点了点头。

他转身走出工坊厂房,来到一片空旷的场地上。

空地上已经临时搭建了一个木台。

李去疾走到木台上。

台下,上百名新招募的工人,正列着整齐的方队,昂首挺胸地看着他。

这些人,都是从数千名应募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李去疾在江宁县的名声,早就如日中天。

能进他的工坊做事,不仅意味着远超他人的丰厚工钱,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每一个被选中的人,都把这次机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经过几天的基础培训,他们已经脱胎换骨。

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健康的红润。

眼神中,更是充满一种叫做“希望”的亮光。

就在这时,一辆青布马车停在了工坊大门外。

朱标先行下车,然后恭敬地将朱元璋与马皇后扶了下来。

最后,是满脸紧张,好奇地四处张望的朱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