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在这套冰冷的,不讲任何情面的数字铁律面前,看他们还怎么抱团!看他们还怎么糊弄!
“妙啊!”
“简直是妙计!绝世妙计!”
朱元璋一拍大腿,从椅子上猛地站起,双目放光,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这个机构,就像是悬在所有管钱的官吏头上的一把刀!一把看不见,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刀!”
“它就是‘摄像头’!无时无刻不在监视!”
“它又是‘收费站’!任何一笔不合规矩的钱粮流动,都休想从它眼皮子底下溜过去!”
朱元璋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觉得这个构想简直是天才之作!
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李去疾,眼神灼热得吓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这个机构,该叫什么名字?”
旁边的朱标、朱棣等人,也全都竖起了耳朵。
他们也被李去疾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给彻底镇住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朝廷的机构,都是沿袭前朝,修修补补。还从未有人想过,可以凭空创造出一个功能如此专一,权力又如此独特的全新衙门!
李去疾看着一脸狂热的朱元璋,心里暗暗发笑。
来了来了,到了最激动人心的起名环节了。
他故作沉吟,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然后,他缓缓开口,吐出了一个在后世如雷贯耳,在此刻却有些陌生的名字。
“名字,马大叔你以前听过的。”
“这个机构,我们可以称之为……”
“国家……审计署!”
“审,审查之审。计,会计之计。”
“审计署!”
朱元璋在嘴里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越念,眼睛越亮。
他想起来了!
在琉璃坊!
在那间挂着黑板的大讲堂里,李去疾讲授那套“采、仓、账”三权分立的法子时,最后祭出的杀手锏,那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就叫“审计”!
原来是这个!
“咱想起来了!”朱元璋一拍大腿,声音陡然拔高,把旁边的朱棣都吓得一哆嗦。
那是李去疾管理一个工坊的精妙手段。
现在,当“审计”前面被冠以“国家”二字,当它与“复式记账法”这柄神兵利器结合,当它的目标从几个工坊管事变成大明朝成千上万的官吏时……
朱元璋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浑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
他明白了!
他彻底想通了李去疾的整个布局!
“格物院的‘会计司’……就是为这个‘国家审计署’,培养兵源的!”
朱元璋的声音都在发颤,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极致的兴奋。
他之前愁的是什么?
愁的是没人!愁的是满朝文武,无人可用!愁的是好不容易培养出几个懂账的,又怕他们被人收买,同流合污!
可李去疾的法子,釜底抽薪!
他根本就没指望过朝堂上那帮人!
他是要自己造人!
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出一批只认数字、只认规矩、六亲不认的“账房阎王”!
这群人,不懂之乎者也,不懂人情世故,他们脑子里只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铁律!他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被灌输忠于皇上、忠于数字的信念。
他们就像一群被精心喂养、只吃“假账”这种腐肉的饿狼!
把这群饿狼放出去,扔进大明朝的官场里……
朱元璋几乎能想象到那副鸡飞狗跳的画面!
户部尚书想挪用一笔款项?审计署的狼崽子马上就到!“尚书大人,您这笔钱的‘贷方’走了,‘借方’在哪儿呢?”
地方布政使想虚报一项开支?审计署的狼崽子连夜就到!“大人,账面对不上,请您解释一下,这十万两银子飞哪儿去了?”
他们不讲情面,不懂变通,唯一的武器就是算盘和账本!
谁敢拦,谁敢糊弄,一本烂账直接捅到自己这个皇帝面前!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笑声雄浑,震得院子里的树叶都簌簌作响。
“妙!妙啊!”
“用一群只认数字的‘算盘狼’,去查那帮满肚子花花肠子的‘官场狐狸’!先生,你这一招,简直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