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保民府内,气氛凝重。
捷报传来的喜悦早已被堆积如山的军需文书冲刷殆尽,赵良栋的投降解决了汉军一个心腹大患,却让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
数万降兵的吃穿用度,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保民府主官陈敬之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面前的桌案上,一份份关于粮草调度的文书摞得老高。
四川总督岳升龙坐在他的下首,这位沙场宿将此刻也是一脸愁容。
“从湖广秘密买粮的船队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到,西北那边自身也紧张,我们……撑不了那么久。”
岳升龙的声音很低,却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一位官吏的耳中。
堂下众人噤若寒蝉。
就在这压抑的沉默中,一个不起眼的身影从末位站了起来。
“府尊,总督大人,下官有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保民府四川分司主事,钱谷。
他是个文弱书生,官阶不高,此刻站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却是孤注一掷的决心。
陈敬之抬眼看了看他。
“讲。”
钱谷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册子,双手呈上。
“府尊,下官以为,解粮荒之道,不在调运,而在自种。”
岳升龙的眉毛拧成一团。
“自种?春耕才刚刚开始,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庄稼熟了,将士们早就饿得拿不动刀了。”
“岳总督所言极是。”
钱谷躬身一礼,不卑不亢。
“下官说的,并非寻常稻麦。”
他打开手中的册子,那里面没有繁复的文字,反而画着一些奇特的植物图样。
“此物名为土豆,又名洋芋。此物名为地瓜,亦称红薯。”
“这两种作物,皆是汉王自海外引种,已在西域试种功成。”
钱谷的手指点在图样旁边的数字上。
“西域之地,气候远不如我天府之国,尚能做到土豆亩产千斤,地瓜亩产三千斤以上。”
“三千斤?”
岳升龙豁然站起,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亩地产粮三千斤,这是什么概念。
川中最好的水田,精耕细作,一年两熟,加起来也不过亩产七八百斤。
“钱主事,军国大事,可开不得玩笑。”
“下官不敢。”
钱谷将册子递了过去。
“此乃西域格物院试种三年的详细记录,所有数据皆有据可查。土豆耐寒耐旱,地瓜喜暖畏寒,两者皆不挑拣土地,山地坡地皆可生长。更重要的是,从种下到收获,最快不过百日。”
百日。
这个时间让陈敬之的眼睛亮了起来。
他接过那份报告,一页一页地翻看。
上面的记录极为详尽,从播种日期,气候变化,到施肥浇水,再到最终的产量,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