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路总局调度中心。
巨大的沙盘占据了房间的大半,上面用红蓝两色的小旗,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每一段铁轨的走向,每一个车站的位置。
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更为详尽的陕西全舆图,从凉州到西安的铁路线,如同一条粗壮的墨线,贯穿其上。
沈明站在沙盘前,手指着那条墨线,话语中带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振奋。
“王上,‘凉州至兰州’的线路,预计三个月可以通车,兰州至西安段筹备工作已展开,预计一年后通车。”
“军用物资运输拥有最高优先级,随时可以发车。民用方面,每日固定开行两趟列车,往返于两地之间。”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轻轻一点。
“按照目前的运力核算,每月单从凉州方向,运抵西安的粮食,便可达到十五万石。”
“这还不包括从西域、河西各地转运而来的其他物资。”
李信的视线从沙盘上移开,落在了沈明那张因兴奋而微微发红的脸上。
“民用列车,票价如何?”
沈明微微一怔,随即答道。
“回王上,按照您的吩咐,票价极低,仅为覆盖煤铁损耗。普通百姓,贩夫走卒,皆可乘坐。”
“很好。”
李信缓缓点头。
“军用物资固然要紧,但百姓的口粮,一粒也不能少。迁都的大事,不能让百姓饿着肚子来办。”
“臣遵命。”
沈明躬身应下。
“铁路局上下,必将保障民生所需,绝不延误。”
车驾没有驶向总督府,而是转向了城西一处新起的院落。
还未走近,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便传了出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声音稚嫩,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李信下了车,站在院外,静静地听着。
王砚陪侍在侧,脸上那万年不变的严肃表情,也柔和了许多。
“这是西安城的第一座蒙学馆,招收的都是城中七到十岁的孩童,束修全免,还管一顿午饭。”
王砚轻声解释道。
“报名那天,队伍排出了三条街。”
李信走进院子,看到数十名穿着干净布衣的孩童,正襟危坐,跟着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诵读。
阳光洒在他们认真的小脸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李信的脚步很轻,没有打扰这堂课。
他走到院子的一角,看着那些孩子,过了许久,才对王砚说。
“治陕,必先治教。”
“蒙学馆,要开遍陕西的每一个州,每一个县。甚至每一个大一些的村镇。”
“我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书可读,有字可识。”
“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何为汉家礼仪,何为华夏衣冠。”
王砚郑重地拱手。
“臣,谨记王上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