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东,一间不起眼的木工房里,弥漫着刨花的清香和木屑的粉尘。
木匠张三正蹲在地上,对着一个复杂的卯榫结构唉声叹气。他今年四十出头,干了半辈子木匠活,手艺在整个长安城都排得上号。尤其是他祖传的一手造船木工手艺,更是远近闻名。
最近,他琢磨出一种新的船肋骨连接方式,比传统的方法更加牢固,而且能节省近两成的木料。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兴奋了好几天,觉得如果能用到上海造船厂的铁甲舰上,那可是光宗耀主的大好事。
可是,兴奋劲一过,他又愁眉苦脸起来。
“老三,你又对着你那宝贝疙瘩发什么呆呢?”对门的铁匠王二麻子,端着一碗热汤面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在木料上。
“唉,别提了。”张三叹了口气,“我琢磨出个新玩意儿,觉得能用在造大船上。可又不敢献上去。”
“为啥?这可是好事啊!报给官府,没准还能得赏钱呢。”王二麻子呼噜呼噜地吃着面。
“你懂个啥!”张三白了他一眼,“我这手艺,要是被那些官老爷、大工匠们看去了,转头就说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我能有啥好处?说不定还得落个‘欺瞒上官’的罪名。我爹当年就是吃了这个亏,辛辛苦苦改良了纺车,结果图纸被管事的一拿走,就没下文了,一个铜板的赏钱都没见着。”
王二麻子听了,也沉默了。这种事情,在他们这些底层匠人之间,实在是屡见不鲜。辛辛苦苦的创造,最后都成了别人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那你这手艺不就白瞎了?”王二麻子有些不甘心。
“那能怎么办?留着自己用呗,至少给街坊邻里打家具能省点料。”张三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天的锣鼓声,还有一个大嗓门的官差在高声喊着什么。
“号外!号外!陛下颁布《大华专利法》!凡有发明创造者,皆可申请专利,官府保护,违者重罚!”
“啥?专利?”张三和王二麻子都愣住了,两人好奇地凑到门口。
只见一个官差,正在十字路口的大布告栏上,张贴一张巨大的皇榜。周围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