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的“潜渊”基地内炉火熊熊,田间的粪肥堆蒸腾着沃土的气息,“影骑”在秦岭深处淬炼着超越时代的锋芒。
一切都在公子欣的掌控下,朝着复仇与争霸的目标稳步推进。然而,这位心思缜密的君侯,并未忘记那个深居咸阳宫、如同跗骨之蛆的毒蛇——赵高。
一个念头,带着十足的恶意和冰冷的戏谑,在公子欣脑中成形。
这不仅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能精准地恶心到赵高,甚至可能在他与始皇之间埋下一根微不可查的刺。
“猪……” 公子欣把玩着一枚新铸的铜钱,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浑身是宝,不挑食,长肉快,肥肉熬油炒菜极香……唯一的缺憾,便是那未阉割公猪特有的腥臊之气,令人作呕,大大影响了肉质和推广。”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营帐,投向了遥远的咸阳宫,投向了那些在阴暗角落里服侍帝王、精通某种特殊“技艺”的人群。
“要解决这腥臊之气,使其肉质细嫩鲜美,关键便在于——去势!
也就是……阉割。”
公子欣的笑容愈发深邃,“而天下间,对此道手艺最为精熟、经验最为丰富者,莫过于……宫中敬事房的那些‘刀功’精湛的公公们了。”
一个绝妙而恶毒的计划在他脑中清晰起来。他立刻唤来蒙嫣:
“研磨!拟奏疏!”
一份措辞恭敬、理由充分、充满了“为君分忧”、“为民生计”的奏章,在公子欣的口述下迅速成型:
臣长安侯嬴欣,诚惶诚恐,谨奏皇帝陛下:
陛下圣德巍巍,泽被苍生。臣蒙陛下天恩,归本渭南,夙夜匪懈,精研农工,以图新献,报效君父。
近日于畜牧一道,略有心得,特此奏闻,伏乞圣裁。
一、猪豕之利,民生所系:
猪者,六畜之首也。
其性杂食,不择精粗,生长迅捷,肉脂丰盈。
豕肉可充庖厨,油脂可烹佳肴,鬃毛可制刷帚,粪溺可为沃田,实乃农家至宝。
臣于渭南、长安两城,大力倡导百姓饲猪,成效初显,民颇得其利。
二、肉味腥臊,症结所在:
然,百姓所饲之公猪,未经处置者,其肉常带浓烈腥臊之气,令人难以下咽,市价亦因此大跌。
此气源于公猪体内秽气郁结,不仅损肉味,更使其性情暴躁,生长亦受滞碍。此弊不除,则猪豕大利难彰,百姓饲养之兴亦恐受挫。
三、妙手去势,腥臊立解:
臣遍访老农,钻研古籍,偶得一法:若于公猪幼时,施以“去势”之术,断其秽根,则其性情温顺,专心长膘,肉质鲜美绝无腥臊!此法古已有之,然民间操刀者手艺粗陋,成功率低,易致猪亡,故未能广行。
四、敬事良工,堪当此任:
臣闻宫中敬事房内,有专司“净身”之职之良工。其刀法精准娴熟,技艺炉火纯青,于“去势”一道,实乃天下翘楚,无人能出其右!
此等妙手,若用于猪豕,必能游刃有余,手到功成,活猪无数,造福万民!
五、恳请恩典,赐匠惠民:
臣斗胆,恳请陛下体恤下情,恩准于敬事房内,遴选精于此道、经验丰富之内侍数名,赐予臣下。
臣当于渭南、长安设立专司“净牲”之署衙,由彼等主持传授此技,广泽两城百姓及关中饲猪之家。如此,则:
猪豕之利大增,百姓丰衣足食,皆感念陛下洪恩!
肉食鲜美,市易繁荣,国库商税亦可得增益!
内侍得展所长,化宫闱之技为惠民良方,亦不负陛下多年栽培!
臣深知此请或有逾矩,然为民生社稷计,为陛下德政彰,臣不胜惶恐,昧死上陈!伏望陛下圣明烛照,俯允所请!
臣嬴欣,顿首再拜!
奏疏写成,公子欣仔细审阅,尤其是那几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