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民心如潮,塞道西奔

王德等五名太监在定远城内的现身说法,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将他们亲身经历的“渭南净牲司神话”——那份远超宫廷俸禄的丰厚报酬、顿顿有肉的饱足、独门小院的尊严、以及被农人尊称为“老师傅”的体面——在流民聚集区和城内新投奔者中飞速传播开来。

“听见没?

那几个宫里出来的‘净牲使’亲口说的!在渭南,给君侯干活,是真给钱!一天挣的,顶宫里一年!”

“何止给钱!顿顿吃肉!住独院!那些养猪户见了他们,都得客客气气叫师傅!”

“他们还带徒弟!教出一个徒弟,君侯还给发‘授艺费’!徒弟干活,师傅还能抽成!这…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怪不得他们能从宫里拉出来七八个同伙!这日子,谁不想过?!”

“君侯连阉人都能待得这么好,还给官做(虽然管的是劁猪),咱们这些正经手艺人、有力气的,去了还能差?”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比任何空洞的承诺或遥远的传闻都更有说服力!它彻底粉碎了流民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公子欣的“泣血书”绝非虚言,他在定远城的承诺,是实实在在能兑现的活路,甚至是翻身的机会!

流民成潮,塞道西行:

几乎在一夜之间,前往定远城的流民潮,从三五成群的涓涓细流,变成了汹涌奔腾的江河!

*规模暴涨:原本只是绝望者的小规模冒险,如今演变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迁徙。同乡、同族、甚至整个村落活不下去的人,在几个胆大或有见识的人带领下,开始集体行动。他们携带简陋的行李,推着独轮车,扶老携幼,如同黑色的蚁群,从帝国各个饱受饥荒、苛政、战乱蹂躏的角落涌出,目标直指西北!

路线蔓延: 通往西北的隐秘小路、废弃的商道、甚至部分官道边缘,都出现了流民的身影。他们昼伏夜出,躲避着官府的盘查和黑冰台的追捕,如同坚韧的藤蔓,顽强地向定远方向蔓延。

一些胆大的行商,甚至做起了“带路党”的生意,收取少量费用或食物,利用熟悉的地形带领流民绕开关卡。

“净牲效应”:王德等人的故事成了最好的广告词。

“去定远,当‘净牲使’!” “去定远,学手艺,挣大钱!” 这些半是调侃半是向往的口号在流民间口耳相传。虽然大多数人并非冲着劁猪去,但“净牲使”的经历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在公子欣治下,即使是最卑贱者也能凭借手艺和勤劳获得尊严和财富的象征!它点燃了无数人心中对“新生活”的渴望。

“差点形成长队”:在某些地势相对平坦、隐蔽性稍差的区域,流民的队伍甚至真的形成了绵延数里的“长龙”!虽然为了安全,他们很快会分散成小股,但那种浩大的、沉默的、向着同一个目标坚定前行的景象,足以让偶然撞见的秦军斥候或地方官吏头皮发麻,心生寒意。

如此大规模的、目标明确的流民迁徙,再也无法掩盖。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咸阳和各郡官府。

地方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