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看过捷报后,让兵部将那二十三人接到京中,朝廷嘉奖。
二十三人中连个伍长都没有,要说带头的,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叫做姚兴。
兵部就和姚兴说,功大于过,朝廷赦免了你们的罪行。
说到这,肯定要问之前犯的什么事,如果不是什么大罪,可以树立一个典型进行宣传,彰显朝廷和宫中的仁德。
巧的是,二十三个人都是出自一个地方,姚家村。
朝廷乐坏了,这不就是乡勇吗,二十三个出自一个村,这是典型事迹啊,详细了解后赶紧宣传宣传。
结果礼部很急,口儿太急了,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呢,提前一步开始宣传造势了,京中无人不知。
谁知兵部开始详详细的问之后,懵了。
姚兴二十三人,犯的是“反罪”,按照他们的理解,他们就是“反罪”。
兵部的人就很奇怪,一群小老百姓,反谁去,高举大旗推翻村长啊?
姚兴说他们之前就是在村子里种地的,然后突然有一天,当地官府来人了,说整个村子都是反贼,之后就将他们全抓了。
整个村子男女老少一百多户六百五十人,全抓了,老弱妇孺,关押平城府衙大牢,青壮,全部抓到平城兵备府大营。
关了整整一年,那些老弱妇孺要么是死在了牢中,要么是下落不明,至于关押在兵备府大营的,全部发配到了西关奋死营。
兵部初听之下,以为姚兴等人作战做傻了,就没听说过三年前谁谋反,或是整个一个村的村民被牵连,而且连婴儿都被带走了,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样。
毕竟是有功之臣,要入宫上朝见天子的,肯定得搞清楚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为了搞清楚这个误会,兵部负责这个事的员外郎,也就是如今的兵部尚书江芝仙,开始找人问。
最终这一问,江芝仙发觉事情不对头,调查的越深,他也是心惊胆颤,最后,终于抽丝剥茧找到了真相。
姚兴等人,并没有误会,也没有撒谎,他们的确是“犯法”了,与“反”有关,牵连他们的,则是平城折冲府都尉姚林中,出自姚家村的姚林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年前,平城知府先冤枉姚林中,然后将其害死嫁祸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