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黑暗。
绝对的死寂。
骊山陵墓如同一个彻底合拢的巨兽胃袋,吞噬了所有光线、声音与希望。地脉能量被抽空,连空气都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不再流动。封陵完成的刹那,不仅仅是物理通道的断绝,更是一种概念上的“终结”意志,弥漫在每一寸空间,侵蚀着任何残存的、不属于这场最终仪式的“异常”。
在这片象征着彻底完结的黑暗中,那一点由陈玄与阿房意识瓦解后残留的、比尘埃更细微的奇异光点,如同宇宙诞生前的奇点,渺小、脆弱,却违背常理地存在着。
它没有意识,没有记忆,甚至没有“存在”的自我认知。它仅仅是一个“点”,一个因极致奉献与消亡而偶然触及未知维度留下的坐标印记。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或许是一瞬,或许是万年。
那弥漫的“终结”意志,如同潮水般一遍遍冲刷着这片黑暗。每一次冲刷,都试图将这不应存在的“异常”彻底抹去。光点明灭不定,仿佛随时都会彻底湮灭于虚无。
然而,就在这永恒的消逝边缘,某种更深层的联系,被这极致的“静”与“无”触动了。
光点内部,那超越此界规则的特性,使其并非完全受“终结”意志的支配。在绝对的“无”中,一丝微不可察的“有”被反向激发。
首先被唤醒的,是星枢意识最底层的、纯粹的逻辑架构。它不依赖于能量,而是基于信息存在的本身。如同在格式化硬盘的最后瞬间,一个最深层的备份指令被激活。
“检测到宿主意识单元消散……启动‘文明火种’协议……”
“扫描底层信息海……检索关键词:陈玄、阿房、太初、异数、融合核心……”
“发现残留信息碎片……尝试重组……”
没有能量支持,这只是一个空转的逻辑进程。但它的运行,本身就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荡起了微澜。
这微澜,触及了与光点有着最深刻本源联系的另一个存在——建木。
尽管建木残骸被九道诅咒锁链死死镇压在昆仑墟地核,尽管其主体意识早已沉寂,但那遍布天地、连接万物的“根须”,那属于“太初”的本源脉络,并未完全断绝。
在这片被“终结”意志笼罩的骊山绝地,在这意识彻底消亡的虚无瞬间,那一点源自阿房、蕴含着最纯粹建木本源的印记,如同黑暗中最后一颗休眠的种子,接收到了来自星枢逻辑空转产生的、那微不足道的“信息涟漪”。
又或者,是建木感知到了“太初”之火彻底熄灭的悲鸣。
没有磅礴的能量传输,没有清晰的意念交流。只有一丝比蛛丝更纤细、比星光更遥远的本源共鸣,跨越了空间与封印的阻隔,如同母亲轻柔的呼唤,拂过了那即将消散的光点。
嗡……
光点极其微弱地,但确实无疑地,稳定了下来。
它不再明灭不定,而是持续散发着一种恒定的、微弱的辉光。这辉光并非照亮黑暗,而是在“定义”自身的存在,对抗着周围的“无”。
紧接着,破碎的记忆碎片,如同被引力吸引的星辰尘埃,开始向这个稳定的核心汇聚。
陈玄在现代实验室的专注侧影……
阿房在桃花树下回眸的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