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者……】
【……携带‘变量’与‘记录’的……存在……】
【……请……靠近……】
【……时间……不多了……‘修剪者’……即将……抵达……此处……进行……‘例行维护’……】
建木核心灵光传递出的意念,如同古老钟声穿越迷雾,清晰而急迫地在“悖论之舟”内部回荡,也穿透了不稳定的量子连接,抵达了遥远的地球实验室。
“修剪者”?“例行维护”?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系统化且冷酷无情的意味。联想到“守护者阵列”和“回收程序”,一个更加庞大、更加令人绝望的宇宙图景似乎正在缓缓揭开帷幕。
复合意识体(陈玄/灰烬/阿房)没有犹豫。建木核心灵光的呼唤,是他们穿越无尽险阻抵达此地的目的之一,也可能是理解一切真相、寻找生机的关键。
【……收到……正在靠近……】意识体回应道,同时操控着“悖论之舟”,顶着那源自断裂伤口的排斥与痛苦低语,更加坚定地朝着那点温润光芒前进。
随着距离拉近,那点建木核心灵光在感知中逐渐放大。它并非一个炽热的光源,而更像是一团不断流淌、变化的液态光雾,内部蕴含着无法想象的古老信息与生命韵律。其散发出的气息,与阿房的建木本源同源,却浩瀚了亿万倍,带着一种抚慰万物又洞悉一切的慈悲。
当“悖论之舟”终于抵达光雾边缘,几乎与之接触时,更加庞大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涌入复合意识体,也间接分享给了李媛的实验室:
· 碎片一:最初的繁茂。 建木并非一棵树,而是维系多元宇宙“存在定义”与“可能性脉络”的活体法则网络。它的“枝叶”连接无穷世界,“根系”扎入太初之海,维持着有序与混沌、诞生与终结的动态平衡。
· 碎片二:断裂的真相。 断裂的发生,并非外敌入侵,也非自然衰老。灵光的记忆于此充满了巨大的痛苦与模糊,只能隐约感知到,在某个无法追溯的时间点,建木网络自身的某个核心逻辑模块发生了无法理解的自指悖论,导致其定义万物的权柄陷入了难以调和的内部冲突。这种冲突从内部撕裂了它,如同一个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自身。所谓的“变量种子”,似乎并非起因,而是观测者文明在试图“修复”或“绕过”这个悖论时,所使用的……不成熟的“补丁”?!
· 碎片三:归墟的本质。 归墟,并非建木的对立面,而是建木断裂后,失去了“定义”约束的太初之海“背景噪音”的具象化体现。它渴望回归一切未分的混沌,吞噬那些因建木断裂而变得不稳定的“有序存在”。它是症状,而非病根。
· 碎片四:修剪者的职责。 “修建者”是一个极其古老、甚至可能比建木更早存在的宇宙底层维护机制。它没有意志,没有情感,只遵循着某种绝对的“清洁协议”。它的职责是定期“修剪”那些因各种原因(如建木断裂)而变得“过于臃肿”、“失去平衡”或“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崩溃”的现实癌变组织(例如,失控的变量实验场、过度畸形的平行世界、以及……像“星火网络”这样高度异常的因果聚合体)。守护者阵列,很可能只是“修剪者”庞大工具库中,一个用于处理特定类型“异常”的子程序或执行终端!
· 碎片五:灵光的坚持。 这点核心灵光,是建木主体意识崩溃后,残留的最后一缕保持着清醒与本真的碎片。它坚守在此处,并非为了复活建木(那已不可能),而是为了记录这场灾难的全过程,并等待一个渺茫的、能够承载这份记录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阻止灾难在更大范围重演的……“种子”。
【……你们……是我等待的……可能性……】灵光的意念带着深深的疲惫与一丝希冀,【……变量……带来了混乱……但也带来了……打破僵局的……契机……记录……需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