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兴农桑减免赋税 稳根基民心归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榜上说了!不准了!谁再乱收钱,可以去县衙告状!识字的人激动地说。

老天爷啊……这……这是真的吗?老农喃喃着,干裂的手掌颤抖着抚摸皇榜,仿佛那是什么救命的神符。

在江北,一批无地的流民和退伍的伤兵(其中不乏曾在柏凌岳麾下作战的老兵),在地方官(在新政高压和锦衣卫监督下不敢怠慢)的主持下,通过抽签等方式,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当他们握着那盖着红印的地契,站在原本属于某某、的肥沃田地上时,许多人激动得跪地痛哭,朝着新京的方向磕头:皇上万岁!帝国万岁!吾皇仁德!

帝国的官僚机器在高压下高效运转起来。新式学堂毕业的年轻吏员被大量派往乡村,协助清丈土地、登记户籍、分发地契。工部的技术官员带着图纸和经费,奔赴各处河道工地。以工代赈的方式,既修复了水利,又让无数贫民在青黄不接时有了活路。

乡村的秩序,正在以一种缓慢而坚实的方式重塑。帝国的统治根基,不再仅仅依赖于武力威慑,更开始植入千家万户的灶台与田垄之间。

柏凌云偶尔会轻车简从,在新京郊外的田间地头行走。他看着农夫们脸上久违的笑容,听着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称颂新皇帝,心中那份开创盛世的信念愈发坚定。有时,他也会带上那位近来颇得他心意的林才人同行,让她亲眼看看这帝国最真实的根基。林才人安静地跟随其后,看着皇帝与老农交谈,询问收成与负担,眼中流露出钦佩与柔和的光芒。这细微的互动,无声地增进着宫闱内的情谊。

他对随行的文履谦和偶尔同行的柏凌川说:文卿,凌川,你们看,这才是帝国最坚实的力量。让他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比十万精兵更能保卫江山。农业稳,则天下稳;天下稳,则朕才有余力,去兴办工商,去打造舰船,去与列强争雄!

文履谦深以为然:陛下深谋远虑,非臣等所能及。民心归附,根基深植,帝国大业,方真正可期。

柏凌川亦感慨道:皇兄,民心如此,可见新政之得天道、顺人情。待秋收后,仓廪实而知礼节,兴学教化之事推行起来,必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