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九年三月十八日,莫斯科城内的枪声渐渐稀疏,唯有克里姆林宫方向仍在进行着最后的抵抗。武王柏凌岳在亲卫的簇拥下,踏过满目疮痍的街道,向着这座象征着俄罗斯帝国权力的心脏迈进。
王爷,第十六师已控制红场周边区域,残余俄军退守克里姆林宫。段祺瑞快步上前汇报,他的军装上沾满了硝烟与血迹,沙皇及其亲信仍在宫内负隅顽抗。
柏凌岳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红场上横七竖八的俄军尸体。清晨的阳光穿透硝烟,照在圣瓦西里大教堂色彩斑斓的穹顶上,与这片战场景象形成了诡异而又震撼的对比。
传令各部,暂停进攻。柏凌岳的声音在空旷的红场上回荡,给沙皇最后一个体面投降的机会。
然而,就在传令兵即将离去时,克里姆林宫内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枪响。柏凌岳脸色微变,立即挥手:突击队,强攻!
宫门在爆破声中轰然洞开,帝国士兵如潮水般涌入院内。抵抗微乎其微,残存的近卫军士兵大多已经放下武器,呆滞地坐在雪地里。
当柏凌岳在重重护卫下踏入沙皇奢华而阴冷的寝宫时,映入眼帘的便是倒在华丽波斯地毯血泊中的尼古拉二世。这位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沙皇,依旧身着笔挺的近卫军礼服,手中紧握着一柄先祖传下的、镶嵌着巨大蓝宝石的镀金手枪,额角有一个触目惊心的弹孔,鲜血染红了他花白的鬓角。在他身旁,散落着被撕碎的文件、打翻的墨水瓶以及一个倾倒的纯银相框,框内是他全家的合影。
找御医确认身份。柏凌岳面无表情地命令,随即转向参谋,立即向新京发报:莫斯科已克,沙皇尼古拉二世拒降自戕,俄罗斯帝国中枢已彻底摧毁。
消息迅速传遍全城乃至更远的战线。仍在少数街区负隅顽抗的俄军残部得知沙皇死讯后,最后的抵抗意志也随之瓦解,成建制地放下武器。
正午时分,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那面双头鹰旗帜被从克里姆林宫斯帕斯基塔楼的最高处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巨大的、在北地寒风中猎猎作响、舒展飞扬的帝国赤龙旗,那抹鲜艳的红色,成为了莫斯科天空下最耀眼的标志。
柏凌岳站在克里姆林宫的阳台上,俯瞰着这座刚刚被征服的城市。寒风卷起积雪,将血腥味吹散在空气中。他转身对等候多时的将领们说道:
“传令:第六军段祺瑞部配属第十军,主力北上,兵锋直指圣彼得堡,务必尽快接管波罗的海沿岸所有重要港口与要塞,同时分遣有力一部,前出至维尔纽斯-陶格夫匹尔斯一线,依托森林湖泊,构筑面向波罗的海的北部壁垒,严防德军自库尔兰方向东进!”
“第八军马啸川部配属第十二军,西进至基辅-第聂伯河一线!你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将第聂伯河这条天堑牢牢掌控在我军手中。基辅将成为钉死在西岸的桥头堡,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后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