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已定,三位军帅雷厉风行,即刻返回各自部队,传达军令,整军备战。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柏凌峰并未停歇,稍作整理仪容,便移步至宫内的另一处隐秘会客厅。厅内,十二位身着传统库尔德服饰的首领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大多须发花白,眼神中却混合着历经风霜的坚毅与对未来的殷切期盼。见柏凌峰入内,众人齐身行礼,姿态恭敬。
为首的老者,库尔德部族联盟大长老艾敏,用略带口音却异常清晰的波斯语说道:“尊贵的定王殿下,库尔德各部,等待摆脱奥斯曼桎梏、重获自主的这一天,已经等待了数个世纪。山鹰的子孙,愿为帝国的正义之师指引道路,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柏凌峰示意众人落座,开门见山,毫不拖泥带水:“艾敏长老,诸位首领,帝国向来言出必践。陛下有旨,支持库尔德人民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只要起义顺利展开,帝国承诺的武器、资金、军事顾问,将第一时间通过秘密渠道送达。你们需要做的,便是在帝国大军发动总攻之时,于奥斯曼帝国背后,点燃燎原之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艾敏长老与其他首领交换了一个激动而又决绝的眼神,沉声道:“殿下放心,库尔德勇士的弯刀早已饥渴难耐!只待帝国信号,从凡湖到迪亚巴克尔,群山都将响起自由的号角!”
几乎在同一时刻,在德黑兰城郊一座守卫森严的庄园内,另一场关乎阿拉伯半岛命运的密谈也在进行。来自汉志哈希姆家族、内志沙特家族以及其他重要部族的代表,齐聚一堂。代表哈希姆家族出席的,竟是谢里夫·侯赛因的长子阿里,此举足见其诚意与决心。
阿里年轻而英武,眼中燃烧着对奥斯曼统治的深切仇恨与对独立的强烈渴望:“王爷特使,奥斯曼暴政如酷日炙烤着阿拉伯大地。我父亲,麦加的谢里夫,以及广大的阿拉伯同胞,早已不堪忍受!只要帝国愿伸出援手,给予承认与支持,汉志、乃至整个阿拉伯半岛,顷刻间便可易帜!”
帝国特使微笑着安抚道:“阿里阁下,请转告谢里夫·侯赛因大人,帝国理解并支持阿拉伯民族的正当诉求。帝国所求,并非奴役,而是共建秩序。一旦起义成功,帝国将率先承认阿拉伯诸国的独立地位,并建立永久的友好与同盟关系。”
就在各方势力于暗流中紧密联络,蓄势待发之际,高加索前线的战火已率先点燃。
四月十五日,拂晓。埃尔祖鲁姆以东的卡拉贝伦山口,寒风料峭。帝国第三军第七师在蒋百里的指挥下,向扼守山口的奥斯曼坚固阵地发起了猛攻。师属炮群的怒吼拉开了战役的序幕,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土军精心构筑的堡垒群。与此同时,早已准备多时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起义军,在帝国情报人员的协调下,于凡城、第比利斯等地同时发难,袭击土军后勤车队,破坏通讯线路,甚至围攻小股驻军,令奥斯曼东部防线瞬间陷入内外交困之境。
“报告军帅!第七师先锋团已突破山口前沿阵地,正向主堡垒群推进!”
“第八师马福祥部电告,已成功奇袭特拉布宗港外炮台,击沉土军运输舰一艘!”
赵守诚站在前沿指挥所内,墙上巨大的态势图上,代表第三军的红色箭头正稳健地向西延伸。他的攻势成功吸引了奥斯曼五个主力师的兵力,使其深陷高加索山区的泥潭,无暇他顾,为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的攻势创造了绝佳的战略窗口。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帝国第四军与波斯军组成的十万大军,分三路如同决堤洪流,沿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浩浩荡荡向巴格达涌去。
巴格达城内,奥斯曼守将,经验丰富的哈利勒帕夏,已然嗅到了灭顶之灾的气息。他焦躁地在指挥部内踱步,地图上代表敌军推进的箭头让他心惊肉跳。
“北面库尔德人造反!南面阿拉伯人蠢蠢欲动!东面中国人的大军压境!伊斯坦布尔的援军呢?帝国的援军在哪里?”他对着麾下参谋们怒吼,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