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他命令赵守诚的第四集团军主力,协同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联军,向波斯尼亚方向发动牵制性进攻,以迷惑德军,使其无法迅速判断帝国的主攻方向。
在布林迪西,帝国军的登陆行动仍在高效进行。万廷献的第十四军主力开始陆续上岸,重型火炮、“启元-3型”战车以及大量的卡车、骡马被卸载下来。港口设施在工兵的努力下迅速恢复部分功能,吞吐能力大增。
意大利本土的震动,远比亚平宁半岛的地中海暖风来得更为剧烈。帝国军登陆布林迪西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罗马、在柏林炸响。
罗马的意大利政府内部一片恐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威尼斯宫的阳台上,尽管依旧强装镇定,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说,声称要将侵略者赶下海,但其麾下的将领们却心知肚明,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根本无法抵挡如日中天的中华帝国陆军。
柏林,德军最高统帅部。威廉二世和他的将军们被这来自南翼的致命一击打得有些发懵。他们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东线的僵持和西线英法可能的反扑上,完全低估了帝国跨海直接攻击意大利本土的决心和能力。
“必须立刻向意大利增兵!绝不能让中国人站稳脚跟,威胁我们的南翼!”德军总参谋长疾呼。尽管东线压力巨大,德军还是不得不从宝贵的战略预备队中,紧急抽调包括一个精锐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在内的部队,经由勃伦纳山口,火速驰援意大利。同时,命令驻巴尔干的德军部队加强对第四集团军进攻的抵抗,并密切监视帝国其他方向的动向。
帝国第五集团军这把“南欧尖刀”,成功地抵近了同盟国欧洲战线的“软腹”,并狠狠地扎了进去。它不仅迫使德军分兵支援,打乱了德军的整体部署,更重要的是,为整个战局打开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突破口。
站在布林迪西城外的一处高地上,何雄望着北方蜿蜒的道路,那里通向塔兰托,通向福贾,最终通向罗马。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和海洋的咸腥。
“命令前卫部队,向塔兰托方向攻击前进!我们要让意大利人,来不及组织第二道防线!”
帝国的铁流,在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下,开始向北涌动。意大利的命运,乃至整个南欧战场的格局,从这一刻起,被彻底改变。